室外已是零下3摄氏度,室内却要脱掉羽绒服,而这一切是在没有供暖情况下实现的。2019年11月26日,由北京建工茵莱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承建的大兴国际机场新航城区域首个民用被动式项目——北京机场生活保障基地首期人才公租房项目I标段幼儿园,正在进行最后的清理工作。该项目2020年可投入使用,将为大兴国际机场工作的人员适龄子女提供入托服务。
北京机场生活保障基地首期人才公租房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地上共有12栋住宅楼,3栋配套工程,两个地下车库和一个幼儿园。项目I标段幼儿园结构工程为被动式建筑,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被动式门窗面积889.5平方米,使用的是茵莱公司75系列超低能耗窗。
目前,正在进行最后清理工作的幼儿园尚未供暖,但是记者走在里面却并不觉得寒冷,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暖意融融,不到两分钟就需要脱掉厚重的羽绒服。
被动式建筑其核心理念是能源的自我循环和最低限度的能耗散失,其依托的是外围护混凝土结构、新风系统、门窗体系。据不完全统计,门窗部位的能量散失是住宅能耗的最大能耗所在。
“冬天漏风、夏天暴晒,这便是建筑不节能给大家带来的最直观体验。”茵莱公司总经理助理梁仕龙说。
整个幼儿园的门窗使用了青灰色的窗户,从外观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而被动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却包含其中。
项目所有的窗户和门均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连接工艺。传统的塑钢、断桥铝窗户与混凝土结构是贴合在一起的,不同类型的材料无论如何精细施工,依然无法解决缝隙和长时间使用造成热胀冷缩的问题,从而使能源流失。
国际上对被动房检测的标准是1万立方米空气,每小时的更换频率控制在0.6。“也就是说每个小时低于60%的室内空气与外界进行了交换,便符合被动房的门窗体系标准。普通家庭如果没有使用被动门窗,每小时的空气交换量会达到接近10的数值,无法做到节能。”梁仕龙说。
茵莱公司的产品在结构连接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所有窗户和门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段两侧需要外扩1至2厘米,这样再与保温层进行搭接,如同将窗户裹在混凝土结构中;室内搭接部分使用防水隔气膜,室外搭接部分使用防水透气膜进行二次包裹,达到既能让建筑“会呼吸”,又让建筑不漏气的效果。
与此同时,大块的玻璃也成为门窗能耗的另一大难题,项目采用三层玻璃、两层中空设计,同时选用遮阳系数、太阳能得热系数、玻璃保温性能三个核心指标全部达到被动房标准的镀膜玻璃。记者从室内透过玻璃窗向外看去,很难发现中间还有一层玻璃。梁仕龙说:“中间看不见的玻璃其太阳能得热系数更高,也确保了玻璃的保温隔热效果。”
目前,幼儿园项目已经进入最后收尾阶段。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该项目也是大兴国际机场配套的新航城工程中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被动式民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