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无拳——拳拳生风 健康快乐

河南学习平台2019-11-20
订阅
作者:李卫超 文图

常淑娈展示南无拳

武术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数千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在林林总总的武术门派中,别具特色的河南省洛阳市的南无拳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于2011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认真练习

南无拳是由全真道南无派祖师谭处端在河南省洛阳市上清宫所创,至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刘成庄是南无拳第30代传人,常淑娈则是刘成庄的徒弟,也是洛阳市南无拳传承人。2009年,常淑娈开始跟随刘成庄学习南无拳,如今已熟练掌握南无拳的技能。

练拳的人真不少

“南无拳的武学理念来源于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道教内功(气功)、外功(武术)的精华。”常淑娈说,“南无拳由掌法、步法、腿法、技法等内容组成,共有21式套路。目前普及的18式套路,是一套简便的养生健身术。习练南无拳,短期就可有效激发人体潜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南无拳具有强大的实战效果,在中国武术界独树一帜。南无拳完整保留了创立时的拳法形式,体现了道家的处世理念,对研究道教文化传承脉络和道家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看书充电

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神,让更多的市民享受练习南无拳的快乐,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于2010年年底在老城区成立。

手把手教学

南无拳走进洛阳理工学院

常淑娈说:“我们现在利用闲余时间,让南无拳走进社区、学校、机关、部队……给更多人带去健康和快乐。”(洛阳晚报记者 李卫超)

(原载于2019年11月18日《洛阳晚报》A8版)

来源:洛阳晚报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社
责任编辑:李卫超 曹琳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