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剧,源于辽宁盖州皮影,原称辽南影调戏,1961年名辽南戏,2002年名辽剧。
辽剧以皮影唱腔为基础,以影人动作,融合辽南秧歌、民间舞和二人转,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基调,音乐板腔体,伴奏四弦为主,辅以三弦、高胡、扬琴、琵琶、管、笛、笙等。
辽南皮影三百年,是河北乐亭皮影戏的一支,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如今,复州皮影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辽剧源出古老的皮影戏
清嘉庆年间,河北“白莲教”盛行,信了教的皮影艺人被叫作“悬灯匪”,影戏被禁。为生计,他们挑着一副担,把家什、影子、声腔一起挑到了辽河畔。在亮子灯盏间,在鼓板胡琴中,影人翩跹,落地生根。
从皮影到影调戏,从影窗到舞台,从影子到真人,这段路不长,却也走了几十年,这条路不宽,却是要一直走下去。这条路上,大连的瓦房店、营口的盖州是当被记住的。
1948年,复县(今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小学教师冬训班上,大河区老师那成贵、姜兆森、吴德伦用影子的唱、做编演小戏,这是有记载的真人唱影的第一次。
1956年,营口盖州四台子村业余剧团上演翁景澍写的现代戏《白杨树下》,几乎同时,相距400华里的复县三台子、金县大李家上演了《半石苞米》《跃进之家》。影窗变舞台,影子变真人,这戏自然就叫“影调戏”了。
1961年,“影调”定名“辽南戏”,沈阳成立“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首任团长为曹汀。团里迅速排演了《龙凤镜》《当箱子》《跃进之家》和《花儿为谁开》几出戏,大家跃跃欲试,兴奋地等待晋京汇演。结果,北京没去上,很多人却到盘锦五七干校落了户。两年后,剧团解散。1978年,剧团再成立,从自信到自觉,又仿佛自知命运多舛,《野马》《青天鉴》等剧目很快完成。1984年,剧团最终被撤销。直到2002年“辽南戏”成为“辽剧”,大连瓦房店辽剧团、营口盖州辽剧团顽强生存。
《加林与巧珍》救了小剧团
1982年的《瑶山春》是邢彦秀辽剧舞台上的第一出戏,那个小龙套只有一句台词:“大兵同志请进寨吧!”1983年小邢主演大型辽剧《加林与巧珍》,大连市第一届艺术节,她拿了金奖。这一次,她记住的是巡演中的辽宁中华剧场临时追加了3场演出、是剧场中长久的掌声、是掌声里全体演职员热泪湿了脸颊。
邢彦秀和牛正茂是辽剧的招牌,编剧刘永峥、编曲那涛是光鲜舞台背后的灵魂。1982年,为筹备即将到来的大连市第一届艺术节,刘永峥想到了刚在《收获》杂志上读到的路遥小说《人生》,念头落在了平凡世界里的加林和巧珍身上,翻出小说又看了三四遍,8个月八易其稿,终于成了戏。在比赛中夺魁,300多场巡演,最让老刘有幸福感的却是这出戏救活了不少剧团!戏剧市场不景气,当时好些小团马上就要散了,《加林与巧珍》成了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本溪、辽阳、营口、丹东的50多个团纷纷翻排,甚至改成了评剧和歌剧。同年,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吴天明执导、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人生》摘得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邢彦秀唱戏唱了30年,已经退休。牛正茂身子骨硬朗,可年龄总是不饶人的。
2014年的新戏《圆谎》里男女主角加起来120岁了,团里四五十岁的演员只有两三个,三十多的寥寥无几,丑和老旦都没人了,想排部大戏得从别处借人。不仅是演员,编剧刘永峥也70岁了,作曲家那涛、那勇父子相继离世,辽剧举步维艰。
“菊苑流芳——第五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2019年9月落幕,营口市盖州辽剧团创排的《礼之恋》在辽宁中华剧场连演两场,场场座无虚席。这部戏集合优势兵力以创精品:编剧,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国峰;导演,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宋国锋;艺术顾问,辽剧振兴会会长肖长生。
77岁的肖长生是当年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的主弦,拉四胡。他常念叨初建团时的光辉岁月,皮影艺人旦马传亮、丑翁景澍、青衣林正祥、小生史东阳是中坚力量,沈阳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王信微编曲,京剧老生、执导戏曲电影《雁荡山》的徐菊华排戏,团里的小年轻各个生龙活虎!只要大喇叭一响,十里八村的乡里乡亲就都来了,千八百人把个戏台子围得水泄不通,炎炎夏日、数九寒天都挡不住听戏的瘾。
王晓敏是土生土长的盖州人,18岁开始唱戏,2013年出任盖州辽剧团团长。王晓敏生性乐观,上海世博会、深圳艺术节、昆山“全国地方戏曲百戏盛典”的专场演出,让她坚信小剧种也能进大城市、小剧团也能上大舞台。
北方初春,乍暖还寒。每天下午,瓦房店市彩虹桥一个老旧的居民楼里都会飘出三弦细碎的音符。80岁的纪师傅给辽剧拉弦拉了60年,鼓板一起,胡琴交错,字正腔圆的唱便在小屋的四壁回荡,似要破窗而出。纪师傅家这不到10平方米的小客厅就是圈里有名的“小梨园”,邢彦秀在这儿是最年轻的,大家都喊她“小邢”。
七八年前,牛正茂开始免费带学生。
2018年7月,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琴瑟铿锵,辽剧《奉天落子》作为辽宁唯一入选剧目,不负众望,获得了满堂彩。这出戏说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复州(今大连瓦房店市)大口落子艺人张大凤施巧计,唱《打渔杀家》时手刃日本军官的故事。
地处东北,辽南一样是可以濒海临风的。终有一天,马传亮、肖长生、邢彦秀们也将成为戏中人。三百年前,渤海湾的季风吹来了乐亭皮影,几十年里,辽剧在海水的咸湿、海风的温热里艰难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