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初村镇是典型近郊乡镇,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康养需求高。基于这种现状,初村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健康文旅样板片区”,在抓产业、促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民富的同时,着力打造“美德孝善·和美初村”道德品牌,大力弘扬孝善文化,全面服务老年人群体,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
马石泊村孝德文化园
党建统领
“初村镇按照‘三个一’总思路:打造一个品牌,即‘美德孝善·和美初村’道德品牌;把牢一个总抓手,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总抓手;组建一大片队伍,即组建镇村两级志愿者服务队伍,带动形成孝善民风、优良乡风,使孝善浸润文化底蕴,以促乡村振兴。”初村镇党委书记刘光耀说。
近年来,初村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村级治理,趟出一条符合初村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子,通过举办孝善品牌系列活动,充分调动村级参与活动积极性:引导各村居志愿服务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各村选树孝善典型,引领村民积极向善;将每月9日固定为“孝善日”,每年重阳节为“孝善节”,针对贫困户、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广泛开展孝善主题系列活动;吸纳社会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加入孝善队伍,为打造孝善品牌再添力。
乡村车间
“以马石泊村为试点,配套孝德文化园、康养小院等基础设施,吸引老人集中到康养小院内用餐、娱乐,鼓励老人互帮互助,避免出现老人饥饱无人知、病倒无人晓的窘境。与此同时,在小馆村、东车门夼村、马石泊村建立乡村车间,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既实现了农民就地增收,又方便子女照顾家里老人,一举多得。”刘光耀说。
村民在乡村车间工作
据悉,初村镇与爱心企业合作打造马石泊村孝德文化园与康养小院,文化园一头是文体活动广场,另一头是绿地公园,凉亭、小径俯瞰呈“孝”字型,暗有“行孝道”之意;康养小院内设幸福食堂,以民政政策支持一点、乡镇财政解决一点、社会爱心捐助一点、村集体和老人承担一点的形式,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就餐服务。康养小院院内另设医疗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娱乐室、历史文化展室、图书阅览室、村情议事屋、志愿者服务室等功能室,创新居家养老方式与日间照料模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马石泊康养小院
村级发力
“栾会计真是个好儿媳,不仅村里工作干得好,还把她公公的身体照顾得好。”“可不是吗!前几年她为了给公公治病到处求药方,天天上山挖蒲公英,真是孝顺啊。”
重阳节前后,马石泊村开展“孝善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树典型、立榜样,引导村民以孝善为荣、以孝善为美。经过党员、村民代表票选,栾建红等3名村民光荣地成为了马石泊村首届“孝善之星”。
马石泊村孝善之星评选会
打造孝善品牌不仅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难得的是实现了老有所为。马石泊村吸纳村里老党员、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村情议事团。议事团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在邻里纠纷调解、卫生评定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辅助开展村级治理,有效地维护了村内的团结与稳定,推动了多项工作落实落地。此举密切了村民间感情联系,强化了村级“软”治理。
守望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也是村级发力的特色方面,马石泊、佃里院等多个村打造守望互助志愿服务品牌,纷纷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与镇党委、政府孝善品牌相结合配合打出一套组合拳。当马石泊村贫困户姜文田因为身体残疾,正在为自家成熟待收的4亩玉米和2亩多花生一筹莫展时,村“两委”早在本村志愿者微信群中动员志愿者们,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仅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姜文田的难题。每月9日的“孝善日”,都是佃里院村老人乐得合不拢嘴的日子,包子、饺子、炖大菜等,一顿家常饭让大家喜聚一堂,聊天、说笑好不热闹。此外,村守望互助志愿者服务队还开展了陪你唠唠嗑、征集微心愿、打造精致农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村民喜爱。
守望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发动内部力量互相帮助,身体状况不错的中老年人帮助年迈老人,大家报团取暖,绝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佃里院村主任陈福明说。
社会助力
“初村镇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原则,不能仅凭党委政府一己之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刘光耀说。
初村镇首届“孝善节”镇企座谈会
在初村镇召开的首届孝善节镇企座谈会上,威高集团、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驻镇企业慷慨解囊,为初村孝老敬老事业献出爱心,同时身体力行,组织员工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威海市中心医院科技城分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到小馆村、乜家庄等21个村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义诊,送去健康和安心;威海农商行初村支行党支部、创业大厦企业联合党支部等多次下村,送去了米、面、油、猪肉等食品与牙膏、毛巾等多样生活用品,真正让老人得了实惠;社会爱心人士潘乐带领自己团队,一连几日赴长夼村、小馆村、马石泊村、佃里院等10余村,为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让老人们暖心又舒心……
爱心企业助力孝善养老事业
“家里电视上的人说话太快,还不知道讲了什么事就演完了。我只好看看戏、听听曲儿,今天来村里演出的吕剧团演的《三代婆媳》,我们听着都欢气,就爱听听这家长里短的事儿。”刚看完吕剧《三代婆媳》的西石岭村村民唐吉香说。
在社会物质赞助的同时,各类社会组织带来的精神文化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他们以喜闻乐见、意义深远的文艺作品丰富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莱山吕剧团、红星吕剧团、北海圆梦剧团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一村一年五场戏活动,给村里送去了节目、带去了欢笑、活跃了气氛,也成为老人们内心里的“小期待”。此外,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也开展了文艺下乡活动,到岛子前-西石岭社区、东车门夼村等多个村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为乜家庄村、佃里院村、四甲等村送去了精美的墙绘;山东师范大学师生为初村幼儿开展的读书推广、道德讲堂活动更是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
墙绘志愿服务活动
一例例凡人善举如繁星点缀着苍穹,一桩桩志愿服务如明灯照亮了环宇,初村镇各村居、各企业身体力行、引领示范,让人们以孝善为荣,以孝善为美、以孝善为德、以孝善为要。弘扬孝善文化、传承良好乡风是村民们共同的守望,也是乡村振兴蓝图中的应有之义。
(稿件原载于2019年11月26日“威海高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