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监利县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天,是“东方之星”号客船遇难者的“头七”,全国上下陷入悲痛。监利现场,哀思如雨,泪洒江天。
随着“东方之星”船体出水,搜救工作的一步步推进,潜水营救工作也逐渐接近尾声。自收到救援指令后,潜水员官东一直处于战斗状态,3天时间,仅睡了6小时。到了6号他才从一线撤下,回到房间好好补了一觉。7号,他又早早起床,和战友一起到达客船翻沉的江段,参加“头七”日祭奠。
一顿“火锅”的约定,他给了21岁重庆小伙生的希望
6月7日晚上八点,按照约定时间,记者赶到监利县一个简陋的酒店与官东会面。此时,官东正收拾行李,准备明天随部队返回武汉。
回忆起当天潜水救人的场景,一切仍历历在目。
“6月2日早上7点接到救援命令,一个小时的准备,我和战友8点从武汉出发,11点20抵达失事地点。”官东告诉记者,抵达目的地后,通过与现场救援人员的交流,得知待救人员大致方位。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部队仔细研究船体构造,快速制定了救援方案,官东第一个下水了。
官东说:“水很冷,流速大,我心里也一直在打鼓。”按照搜救方案,第一任务是寻找舱门,江底的能见度很低,只能用手去摸索。找到舱门后,官东迅速用携带的钢丝将门固定,再直接进入船舱。
舱内一片漆黑,官东便用手摸着楼梯往上走。这时,一束亮光射过来,官东为之一振,望过去,只见到一名老太太就在前面,一手握着钢管,一手拿着手电筒。
老人的求生意识非常强,对于救援也非常配合。官东在战友协助下,很快将老人救出水面。这也是第一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南京67岁老人朱光美。
下午14:15,当生命探测仪探出生命迹象后,官东便第二次下水救人。“尽管第一次下水对船体的构造已经有了简单了解,但是一个多小时后再次下水,水流更大了”,官东告诉记者,船体的漂浮物很多,他在船舱来回走了三趟,也没有找到待救人员。
时间就是生命,官东有些紧张。他发现了一个楼梯,他一边上楼一边清理障碍物,就在这时,他看到楼梯上方有位小伙子。
“相对于那位老太太,这个小伙子两眼呆滞,头发、脸上全是油污,也不说话,仿佛丧失了求生愿望,对于救援表现出不配合。”官东想,如果不及时舒缓他的情绪,可能会给救援带来极大困难。于是,他尝试与小伙套近乎。
“你是哪里人?”
“重庆人。”
“听说重庆有个磁器口吧?”
“你对我们重庆很熟悉?”小伙精神为之一振,声音上扬!
“听说重庆的火锅味道不错,等你出去以后,我带你尝尝武汉的火锅。”
“不,不,等我出去请你吃重庆火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伙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随后,官东的战友带下来便携式救援设备。然而小伙子不会使用,也不想用。
“必须赶紧把他带上岸,多停留一秒,就多一分危险”,紧急关头,官东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设备取了下来,直接套在小伙子身上,并让其他两名潜水员护送他上岸。
小伙最终被顺利救出。而此时官东却遭遇了危险:他被暗流卷入深水区,身上的信号绳被船体杂物缠绕,轻潜装具的压缩空气快用完了,体力也逐渐耗尽。“不要慌,一定要沉着冷静”,官东暗暗叮嘱自己。长期的训练和优秀的心理素质让官东刹那间做出了判断,他迅速割断信号绳,果断卸掉身上的压铅和气瓶,快速从江水深处潜游出水面。望着大口喘气的官东冒出水面,正在现场焦急等待的战友们送上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赞誉纷至沓来,他只想做一名“合格的潜水员”
官东,1990年出生于安徽宁国市。从小就有军人情结的官东于2007年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并顺利通过体能测试,被分配到海军潜艇学院学习潜水。
刚入伍的官东是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然而游泳和潜水是潜水员必备的两项技能。为此,官东吃了不少的苦头。
记不得呛了多少口水,在战友和教官的帮助下,一个月后,官东终于学会了游泳。在心理测试环节,有一项五米跳台,必须从五米高的跳板上入水。战友打趣官东:“你胆子小,肯定不敢跳。”没想到,官东马上走上跳板,一个起身跳跃,扎入水中,惊呆了岸上的战友。
2009年,官东因表现突出,转为士官,2011年又光荣入党。2012年,经部队选拔,官东被分配到海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是华中地区享有盛誉的专业水下抢险劲旅,1998年,该分队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潜水分队”光荣称号。
“我一直很向往这个集体,因为他有‘红色’的基因”,提起所在的潜水分队,官东满脸自豪,对分队获得的荣誉,也如数家珍。该单位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人荣立一等功,5人荣立二等功。
经过几年艰苦的训练,官东具备了一名合格的潜水员所特有的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因为业务能力突出,官东多次被派遣下水执行营救任务。
“第一次是2010年6月在青岛执行演习任务,当时下水30米进行打捞。随后,2012年配合武汉市公安局在汉江流域打捞枪支,2013年东湖打捞烈士遗体……”官东对这些经历记忆犹新。
此次长江沉船救险,本是一次正常的执行任务,但官东由于表现突出,被聚焦到“闪光灯下”,网友还为其事迹感动,纷纷赞其为“男神”。
面对突然而至的“名气”,官东显得异常平静。
“李克强总理说我‘把生的希望给了他人,把最危险的留给了自己’,还说‘为军队争得了荣誉!’”虽然被总理当面称赞,官东很激动,但他反复强调:“其实我不是英雄,也不是男神,我只是做了一名潜水员、一名军人应该做的事情。这次立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集体的荣誉。”
官东告诉记者,他眼下的人生目标,就是当一名合格的潜水员。因为连日的搜救工作,致使官东在校的课程推迟,6月8日随部队返回武汉后,他必须抓紧时间把课程补齐。
战友和父亲的眼中,他一向业务出色、热心助人
谈起为何让官东“第一个入水”,海洋工程大学潜水分队工程师刘辉说:“官东在部队表现出色,多次参加过潜水营救任务,而且当天他也积极请缨下水,我们对他的业务能力有信心。”
当天,官东下水搜救,刘辉在水上负责指挥,联系的唯一工具是官东身上系着的一根信号绳。然而在救人的过程中,系在官东身上的信号绳因为被杂物缠绕后割断,官东因此与岸上失去了联系。
“我拉拉绳子,那头空空的”,刘辉心里“咯噔“一下,掠过一丝不安。
“官东14:15下水,14:45被救人员上岸”,此后,官东一直处于失联状态。15:17,终于在距离官东入水位置30米远的水域冒出了一串水泡,很快官东浮出水面。刘辉见了,眼眶一湿,眼泪落了下来。
6月2日晚,官东接受采访的图像出现在晚上7点的央视《新闻联播》中,坐在电视机前、远在安徽宁国的官昌元这才知道,他的儿子正在沉船事故救援现场。
“在电视上看到官东救人浮出水面的时候,鼻子里还在流血”,作为父母的官昌元很担心,拨打官东的手机,关机。这一晚,官昌元夫妇彻夜难眠。
早上五点多钟,官昌元收到儿子发来的信息:一切安好。短短4个字,让他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官昌元又给儿子发去了短信:儿子,休息好还要去救人!
在官昌元看来,儿子的英勇表现完全在意料之中。“最起码的,他能把握住自己,本身他就是很朴素的。同时,他又是一名军人,有军人的纪律、军人的要求。我希望儿子多救一些人,自己也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