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飞向记者介绍标准化养殖设施。嵇尚东摄
从江苏扬州江都区丁伙镇政府驱车约10分钟,经过一条小路,就来到扬州市廷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这座占地不大的养殖场日前被授予“2018年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
近日,记者刚进院,一辆货车就缓缓驶进门,载着一台大型机械设备。一名小伙迎过来,脸色黝黑,黑T恤,灰裤,脚上解放鞋沾着泥巴……他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翟飞。“正在安装发酵罐,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翟飞指着货车上设备解释。
选择 “我血液流淌着创业基因,想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
2014年,翟飞从扬大研究生毕业,考入苏州太仓畜牧兽医站;2016年,他辞职回乡,和父亲一起经营养鸡场。
放弃别人挤破头的事业编制,回乡创业?“我父亲是做企业的,我是受他影响。”翟飞介绍。
翟飞父亲有一家企业,做鞋帽服装生意。不过,随着年龄增大,外出跑业务,翟飞父亲渐感力不从心。2015年11月,翟飞父亲与丁伙镇锦北村签约,拿了35亩地做养鸡场。选择养鸡,一是考虑无须外出奔波,二是翟飞畜牧兽医硕士研究生毕业,养鸡懂技术。
但跨行创业没那么容易。建养鸡场,平整土地、建鸡舍、购苗鸡等,半年投了200多万元,加之鞋帽服装工厂没停,翟飞父亲累得精疲力竭,半年瘦了40多斤。
父亲累,翟飞同样也累,每周一次来回江都太仓,往返400多公里。
“规模养殖,不同家庭散养,有很多专业性知识。”翟飞介绍,“远程指导,很多事情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的。”
翟飞决定辞职,回家帮父亲。
事业编制,年收入20多万,放弃不要,回家养鸡?包括父亲在内,家人亲戚齐反对。
在劝阻声中,翟飞向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办完交接手续后,于2016年8月回乡。
“在事业机关单位,也仅是一份工作,没有什么特殊,放弃了我不觉得有多可惜。”翟飞笑着说,“父亲做企业出身,我血液也流淌着创业基因,想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
经历 “创业需要不断学习,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从旱涝保收的“公家人”,到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创业者,翟飞发现,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要面临很多挑战。
2017年春天,首批鸡蛋上市,却遭遇市场倒春寒:批发价不到2元/斤,平均下来,一只鸡蛋不到两毛钱。
“当时,行情不好,送货上门,被商户挑挑拣拣,不但不能吭声,还要赔着笑脸。”翟飞说。
养鸡,蛋料比是2.2:1,吃2.2斤饲料,下一斤蛋。按照当时饲料价格,存栏一万多只蛋鸡,每天亏本两千多元。
五六百万投下去,就等开花结果,却赶上一个价格谷底。但翟飞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农业养殖有周期性,而且这么低的价格,也不正常,肯定不会长久。”
果然,低迷四个月后,蛋价终于开始上扬。
不仅是来自市场的挑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出身的翟飞,在养殖中很快发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
2017年下半年,第一批蛋鸡出栏淘汰,翟飞遇到一件困惑事。鸡贩子收鸡,每只至少要4斤以上,而他养的最多只有3.9斤。
饲料没少喂,怎会斤两不够?翟飞一时没想明白,查阅资料,也未能明白就理。
好在有同学去了规模养殖场,这些单位饲料喂养规范化程度高。在同学和同行群中求教,翟飞得知,饲料中玉米和豆粕的比例不对,豆粕含量偏低。经过调整后,果然第二批蛋鸡出栏体重达到4.2斤。
“饲料中豆粕比例提高,鸡吃多了,容易长肉。”翟飞说,以前专业课中涉及到,但具体比例多少,书上讲得没那么细。
“创业需要不断学习。”翟飞总结说,“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计划 “与母校合作,转化科研成果,参与新技术研发”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养鸡场逐渐走上正轨,但翟飞的探索没有停止。
“准备用3-5年时间,将存栏量增加至现有5倍。”翟飞介绍自己的规划。扩大规模,是否新增土地?翟飞介绍,正在新上的设备,空间更大,能容纳更多数量。
在院内参观,记者看到,3名工人正在拼装一栋“层叠式”蛋鸡笼具。翟飞介绍,现在鸡舍使用的设备是“阶梯式”,换上新设备后,容量能增加4倍。
除了扩大存栏量,翟飞正在鸡舍内上一套智能化设备,实现远程管理,遇到意外还能自动报警。
如何发展循环农业?翟飞瞄上本地的花木产业。丁伙是花木名镇,苗圃场众多。
“不少村民来和我谈代理,买鸡粪作肥料栽植花木。”翟飞说,“种养结合,做循环农业,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正在安装的有机废弃物智能发酵设备,将利用鸡粪做成有机肥。记者现场看到,一个直径6.7米、高6米的圆柱形钢体结构已经完成,一台长臂起重机正在吊装设备。
“有机肥用处多,供应乡邻种植花卉、苗木,做盆栽营养土。”翟飞说,还可用来种植玉米、大豆,为养鸡提供饲料。对于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翟飞另有一番打算。他说,计划通过与母校合作,吸引人才,转化科研成果,并参与新技术的研发。
回顾三年创业经历,翟飞深有体会地说:“有知识,肯奋斗,农村天地,同样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