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郑仕诚
郑仕诚,男,5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毕业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梅奥诊所消化病系访问学者,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分会GERD专家委员会常委,四川省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四川省内镜技术学会理事,成都市优秀人才和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郑医生就是我们病人的‘贴心人’。”家住龙泉驿区北干道的刘阿姨常年患有胃病,多年寻医未果。2016年,在郑仕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下,她的胃病才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我对我的病都失去信心了,结果没想到在郑医生这里能医治好,他医术高明,而且非常有医德,我们病人都喜欢他。”多年后再提及郑仕诚,刘阿姨还是会不住地赞叹。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职责是为病人解除痛苦”。工作中,郑仕诚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无论是谁,他都要求科室医务人员一视同仁,把患者当亲人,认认真真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自从事临床工作以来,他已数不清诊治了多少病人,有多少患者经他的精心治疗恢复健康。有多少个夜晚,当人们在梦乡里沉睡的时候,他仍默默地守候在患者的身旁,为病人的健康忙碌着。
从事医卫事业三十余载 他为龙泉驿区开创了二十多项“第一”
2006年11月,郑仕诚通过人才引进政策从巴中市南江县来到了龙泉驿区,他也是龙泉驿区卫计系统首批引进的人才,这一年龙泉驿区引进的医卫工作者仅有2名拥有副高级职称,郑仕诚占据了一席。事实上,此前他已经在南江县从事医卫工作18年,拥有非常丰富的从医经验。
来到当时的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郑仕诚投入到了自己擅长的消化内科战线,其精湛的医术很快就发挥了功效。2009年,郑仕诚带领完成了龙泉驿区卫生系统首个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的立项。2010年,他还带头完成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基层医生误诊防范手册》专著。从思考框架到最终形成书册耗费了3年多时间,十大篇章分述了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也是郑仕诚等一批消化内科医生多年在临床工作中经验的总结。该书对每一种常见病以及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易误诊的疾病、易误诊的疾病及防范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编写,成为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大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的实操“宝典”。
深耕于消化内科多年,郑仕诚获得的荣誉无数。2011年,郑仕诚获得成都市医学科技三等奖,获评成都市医学带头人培养对象,整个团队成为了成都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一年,41岁的郑仕诚获得了正高级职称。2013年,郑仕诚又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2014年,郑仕诚带领的消化内科团队由市级重点专科上升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过团队的努力拼搏,先后成功通过四川省、成都市医学重点专科验收,成为省、市两级“双重点专科”……这些数不清的荣誉奖项,都凝结在他13年的呕心沥血中。
扎根龙泉驿13年,郑仕诚开创了20多项“第一”:第一个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第一篇SCI科研论文、第一本医学专著、第一个重点专科建设,第一个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特别是消化专科首次在“三甲”如云的强手中,进入了全省第17位,这是郑仕诚带领整个消化团队,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并在华西医院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成功迈上的崭新台阶。2019年,他领导了一项由全国多家医院联合开展的研究——胃食管反流超声造影检测,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成为了全世界首家独创并拥有该项技术的医院。
发展平台成就个人梦想 对人才的关心支持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
除了自己身上的那股钻劲,郑仕诚还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2014年到2015年,在龙泉驿区政府的资助下,郑仕诚前往世界顶级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梅奥诊所消化病系做访问学者。在学习期间,他促成了两项国际合作协议,并在2016年成功建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这是成都市乃至全省唯一一个消化病方面的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20余位,他们不定期开展联合研究,对推动龙泉驿区乃至成都市的医疗技术提升产生了重要作用。2016年,郑仕诚被确定为成都市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全市卫计系统仅有10人获得此称号。
2018年郑仕诚成功入选“龙泉驿英才计划”,成为全区唯一入选该计划的体制内人员,2019年他还获得四川省重大科研项目经费资助50万,并被邀请前往印度等国家开展经验交流。接踵而来的人才福利,也帮助他在药物研发领域小有成就,其研发的减肥气囊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正在准备专利转让之中。
郑仕诚常说,如果没有龙泉驿区、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给予的平台,他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从巴中来到龙泉驿,他深切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及医院多方的关心和照顾,除了自己在科研项目、学习培训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爱人的工作调动、子女的入学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医卫事业上。
最让郑仕诚感慨的,是龙泉驿医疗硬件的改善。他回忆到,过去龙泉驿区医疗队伍力量薄弱、医疗设施设备不足,技术不高,接诊量、就诊量都非常低。搬进了新址后,就医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医疗设施设备完备先进,特别是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更是推动医院乃至整个区域的医疗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医院年门诊量已经从过去的几十万达到了100万人次以上,消化内科也达到7万次/年,病区也将从1个扩展到2个,床位也将从50张扩展到100张,床位的使用更是100%满负荷运转。”随着华西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深入,消化内科也赢得了更大发展的机遇,在华西消化特聘专家的指导下,消化内镜的微创治疗正在如火如荼开展,院士工作站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郑仕诚相信,随着医、教、研水平不断提升,他带领的消化内科还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