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昔日市级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的背后

重庆学习平台2019-10-10
订阅
作者:付琳眉

深度挖掘驿站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积极探索实践,农村集体经济得到良好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不低于5万。”沧沟乡青杠村第一书记何军自信地说。

青杠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的南部,是原市级贫困村,幅员面积15.11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75户1241人。青杠村原有贫困户58户219人,经过3年脱贫攻坚,这一组数字缩减到7户25人。虽然摘了市级贫困村的穷帽,但是青杠村的村集体经济却一直为零。

5万元并不算多,但是破零本就不易,第一年就能收入5万元更是不易。是什么让何军如此自信?是什么让青杠村在短短一年间发生巨变?

现象:

村民外出务工

村里荒地连片

“江后路(江口至后坪)通车前,从武隆城区到青杠至少要1个半小时车程,并且全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很多第一次来的人都会晕车。”何军显得有些无奈。

青杠村地理条件没得优势,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很多青壮年纷纷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务工。

村里留下的几乎全是老人和小孩,缺乏劳动力,大片大片的土地只能撂荒。再加上2018年前村级党组织涣散,无人带头发展产业。因而青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无人气”的穷山沟。

过去,青杠和江口镇黄草村仅一江之隔,但就是这几百米的江面阻拦了两地间的连接。青杠村需要从火炉方向绕路至城区。

2018年,青杠村的发展迎来转机。一座龙溪乌江大桥架起来了,连通了青杠和黄草。

青杠村距离龙溪桥头4公里、武隆城区39公里。龙溪乌江大桥通车后,武隆经高速至黄草到青杠仅需30分钟车程。

解决了交通这个大难题,青杠村如何发展?

措施:

盘活自然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

“这里就是龙溪古渡口,以前是乌江流域大唐驿道的交通要塞,可繁华了。”何军介绍,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年间武隆置县后,州郡为发展商贸,开始在艰险不畅的乌江航道开辟贯穿全境的大唐驿道,龙溪古码头成为中转站,是周边百姓生活物资的集散地。

何军和村支两委班子便在武隆区扶贫办和沧沟乡政府指导和支持下,结合青杠实际,深度挖掘驿道、盐道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吸引物,形成“驿文化+”的发展格局。

瓜果长廊

因此,青杠村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庆野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经过一年多的打造,2019年7月,由驿站、驿园、驿市、烽火台等组成的“古渡驿站”景点顺利开园。

“公司由支部书记担任法人,并且村民可自愿入股,成为村集体经济股东。125户村民现金入股40万元。”青杠村支部书记冉胜元介绍,抓住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公司集中流转了280亩土地,100亩种植樱桃,100亩发展梨、柿子等四季水果,还有80亩发展柑柚,同时套种西瓜、南瓜等农作物。

为了盘活林下土地资源,青杠村还成立了尖峰岭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林下土鸡5000只,同时为村民提供统一技术和管理。

计划:

创新产业发展

狠抓“过路经济”

“我们发展了50亩野寒山网上自留地,一期30块,二期100块。目前一期已经全部被认领。这是目前村集体经济最大的一笔收入。”何军介绍。

野寒山网上自留地,听着挺有趣,怎么操作呢?

私家菜园里劳作的农民

何军介绍,野寒山网上自留地属于私家定制菜园。一共两种模式:一是生态套餐,388元/年,提供时蔬、西瓜、农家土鸡等。二是乐享套餐,588/年,有专属的一块地,专人管护蔬菜,城内每年4次免费配送,可以随时参与农耕体验等。

“既可以收土地流转费,在地里种菜还可以赚一笔管理费,另外多出的时蔬可以供自己吃。我办了4块自留地,算下来收入相当不错。”贫困户冉光太笑着说道。

新型认购模式让青杠村村集体经济有了突破,何军和村支两委又有了新的想法。

“希望游客来了有看的、有吃的,还有耍的。”冉胜元说,除了驿站景点等,村支两委抓住土鸡养殖的契机,发展“冉式椒麻鸡”让游客有吃的。

“我们的目标是‘找得到、停得下、留得住、玩得开’。”何军说,下一步打算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建造一个游乐园,抓好乡村旅游,继续狠抓“过路经济”和“后备箱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武隆日报
作者单位:武隆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建 邱忠
重庆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