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区情】闵行把握外资投资时代机遇,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上海学习平台2019-11-28
订阅

近日,上海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成营运暨保税展销商品集中发布仪式举行。闵行在对外开放的平台打造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今年1-8月,闵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7家,同比增长45.4%;吸收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同比增长32.43%。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共61个,大项目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1.9%,共吸收合同外资20.8亿美元,占全区吸收合同外资总数的80.6%。

外资贡献占据半边天

目前,闵行区内已经有超8000家外资企业,其中有4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今年上半年成功认定亨斯迈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上海)有限公司、柏中紧固件(上海)有限公司、博格华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等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迁入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特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吸引了57个世界500强集团投资了106家外资企业。包括英特尔、可口可乐、大金、雅诗兰黛等世界知名企业的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纷纷入驻虹桥商务区、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闵开发、临港浦江园等外资高度集中的产业园区。

2018年年底,市商务委在上海外资企业表彰暨双优百强发布会上公布数据,闵行共有15家企业入围上海外资企业百强榜并获得24个奖项,其中晟碟半导体获得“上海外资进出口总额百强企业”第五名,英华达获得“上海外资吸引就业人数百强企业”第七名。大金空调等一百多家企业入围“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并创利税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上海外资企业”榜单。上海三菱电梯等19家企业获颁“基业长青”荣誉证书。

统计数据显示,闵行区外资企业数量虽然只占全区的6%左右,却贡献了近50%的税收,80%的外贸进出口量,66%的工业总产值和近一半的吸纳就业人数。可以说,外资企业对闵行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

为何外资偏爱闵行?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当好“金牌店小二”,闵行区一直紧抓不放。

去年首届进博会期间,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外发布的《对标国际创造一流——上海市闵行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指出,闵行区政府服务效率高,政策兑现度好,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支持;闵行区对接全球标准和规范,通过构建立体服务体系协助加快经济和工业增长,已建成较完备的政府服务体系。

2018年,闵行区制定了《闵行区贯彻落实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的实施意见》,作为“四大品牌”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在投资贸易自由、营商环境便利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闵行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报告还指出,闵行投资开放和集聚度高,企业投资意愿强,吸引集聚了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投资成熟度进一步提高,拥有更多潜力。

报告还以虹桥商务区为例,指出这是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是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虹桥商务区主核心区全部位于闵行区,拥有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等区位优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目前世界最大、全球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对标新加坡、法兰克福、硅谷等地,从经济实力、园区建设、交通区位、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要素对比,闵行并不输给这些地方,甚至还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中闵行这片热土的重要原因。

外企获得长足发展

上海卡博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博特),在发展过程中,就深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闵行优质营商环境带来的巨大红利:2008年营收20亿人民币,到2018年,营收达到了49.5亿人民币,已占到卡博特全球20%的份额,超过美国本土市场份额。

卡博特1988年落户闵行,2008年,把亚太总部从吉隆坡搬迁至闵行,2011年被授予国家级地区总部称号,2017年卡博特亚太技术中心启动……

卡博特亚太区总裁朱戟介绍,上海高度开放,营商环境优质,“这些年,闵行在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上进步神速,卡博特也因此深深受益。”他举例说:“去年,上海合资工厂到了30年经营期限,合资双方再度续约20年。我们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因为在我们固化思维中,续延经营期限无异于开设一个新公司,需要经过财务、环保等审批流程。但当我们把材料递到闵行区经委,没想到过几天就获批。政府服务企业的态度和速度真是一流!”

朱戟说,卡博特把亚太区总部、研发中心放在闵行,都是最正确的选择。“有超过30年历史的上海工厂是我们人才培养基地,现在也是我们创新研发基地。这些都得益于闵行的依托。”


2000年,冯氏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利丰落户闵行,开始在宜山路2000号利丰广场发展。后因业务拓展,还分别在2007和2014年建立两栋写字楼。2015年,利程坊做为冯氏集团的创新中心,受邀参加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并与闵行区虹桥镇签订了供应链管理创新战略合作框架……

冯氏集团中国区事务总经理张中志介绍,当初落户闵行的信心和动力,源自感受到了闵行扩大开放的坚定态度,以及优质营商环境。“在企业遇到新政策及困难时,区各级领导都能及时帮助解读及解决,尤其是区经委在调研时,听取企业问题及建议,关心企业发展,给予帮助。在申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时,区经委非常关心并给出指导意见,帮助项目认定及日后的发展。”

“2000年,利丰广场周边几乎没大型办公楼宇,公共交通也相对落后。现在,漕河泾园区、虹桥国际商务广场等拔地而起,地铁9号线合川路可直接到利丰广场。尤其是虹桥枢纽建成运行后,为集团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对贸易流通起重要推动作用。”

得益于闵行的大发展,冯氏集团跟随时代日益壮大,从最初的一家外资公司发展到今天的28家;从最开始纳税几百万元发展到今天纳税过亿元;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上千员工……

张中志感慨,企业大发展,更反映出闵行是外资发展的乐土。

闵行外资发展三部曲

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支撑闵行经济的半边天,但其实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发展,准确说应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标志,才逐渐成为闵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978—1988年,这10年是闵行(原上海县和原闵行区)外向型经济的实验和探索期。就是在那个时期,上海涌现出了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其中之一。闵开发一开始就确定招商引资外资项目为主,也是那个时期吸引外资的主要平台和载体。

闵开发设立后,一大批跨国公司落户,成为了跨国公司进入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开发区,且呈现层次高、投资额高、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凸显“大投资、高产出”特色,为闵行引进外资树立了典型和标杆。

如果是前10年只是闵行引进外资的试水期,那么接下来的1988—2008年,则是外资企业在闵行的高速发展期,助推闵行经济高速发展。

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企业最早发现大陆的投资机会,当时投资闵行的也是以港资和台资为主。1992年,“撤二建一”,新的闵行区成立,区外经贸委也在同年成立,闵行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了独立的职能部门。从那时开始,就重点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服务,极大促进了外资企业在闵行的落地生根。

之后,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区的建立,更是促使外资加速流向闵行,闵行区也从最早每年吸引外资企业的数量,逐渐从个位数到两位数,再到三位数、四位数……

有数据显示,闵行外向型经济对上海的经济总量贡献一直名列前茅,吸引外资量占到了上海的10%、全国的1%。

2008年后,闵行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进入了一个的稳定期。2010年—2015年期间,吸收合同外资基本保持在12—15亿美元期间,微幅增长。从2016年开始,突破20亿美元大关,重新开始进入高增长期。

外资企业,除了给闵行经济带来了实际贡献外,也给闵行带来了很好的管理理念,很多民企在发展中借鉴外企管理经验。同时,外资也让闵行人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改变,比如,联排别墅就是由日企丸红公司带给闵行人民的全新住宅理念,最早进来的麦德龙、家乐福则让闵行人感受到了购物的便利化,包括今年开业的开市客,让市民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到进口商品……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单位:闵行区经委
责任编辑:朱霖 高辉 周文菁
上海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