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园丨绍兴上虞母亲河曹娥江“最美江河”蜕变

浙江学习平台2019-10-17
订阅
作者:陈胜龙

曹娥江,是绍兴上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养育了生生不息的上虞儿女,但也给历代人民带来了永无休止的灾难,上虞人民与曹娥江水患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一条江的惊世嬗变:使曹娥江变得水流清澈、航道畅通,江堤牢固、百年一遇,一江两岸、美不胜收,彻底根治了千百年来的洪、涝、潮、旱等自然灾害,成为浙江省的“最美江河”。

曹娥江“一江两岸”

整治千年水患 筑起“钢铁长城”

翻开上虞地图,“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其水脉格外醒目。南北走向的曹娥江在四明山脉和会稽山脉的余脉一路护送下,过城区百官后,一路向北,直奔大海。

20世纪70年代荒凉的曹娥江江滩。 谭寿焕 摄

曹娥江上游源短流急,一遇暴雨,山洪倾泻;中游河道弯曲,行洪不畅;下游河口淤积,江水受潮汐影响,泄洪不畅,因此,洪涝灾害频繁,成为浙江省4条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上虞县以来,历代《上虞县志》记载最多的就是曹娥江两岸发生的洪涝灾害。唐长庆二年(822年),原县治百官因屡遭洪灾侵袭,无法解决江堤决口后带来的生存问题,只好迁至地势较高的丰惠为县治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曹娥江水患的治理,防洪、排涝、筑堤、建闸等一环紧扣一环,七十年来在曹娥江治理建设投放的资金已达几百个亿,远远超过了几千年积累的总和,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在治理水患过程中,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特别是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不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当时在百沥海塘的曹娥江五甲渡段盲目上马的一座50洞大闸工程,最终就以失败而告终。

据上虞“老水利”俞才丰回忆,当时各种建材物资紧缺,只好拆解梁湖沙湖塘的石条做材料,后发现光靠沙湖塘的石条远远不够,于是又拆老县城丰惠的古城墙基石,接着再拆明代防御倭寇的沥海所城墙巨石,拆得片石不留都运往工地做基础材料。不久,浙江省钱江工程局勘测发现大闸所处江道基础下层沙石很厚,工程即使建成也有倒塌的隐患。万般无奈之下,工程只得紧急刹车。数不胜数的沙湖塘石条、古城墙基石伴随着数万民工的汗水付诸东流,在曹娥江混浊的浪涛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上虞区文史专家马志坚至今对此事唏嘘不已:“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上虞因此失去了一项凝聚古人智慧的沙湖塘水利工程,失去了建造历史逾1100多年的丰惠古城墙,失去了防御倭寇入侵的军事要塞沥海所城。这是多么让人痛彻心扉的事情。”

进入改革开放后,围绕曹娥江整治开展的每一项工程都遵循自然、尊重科学、顺应民意。1977年9月开工的上浦闸引水灌溉工程就是一个经典范例。该工程枢纽建筑按百年一遇标准设计,1981年投运以来一直安全无事故,为上虞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农业和提高居民饮用水水质提供了水源保证。

接着,上虞区又相继实施了曹娥江五甲渡裁弯工程、标准海塘建设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标准江堤工程、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特别是按五十年或百年一遇建造的标准江堤总长已超过400公里,为曹娥江两岸筑起“钢铁长城”,大大提高了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根治了曹娥江千百年来的洪涝灾害。

做靓城市主动脉 “一江两岸”风景如画

从城区段的曹娥江边看“一江两岸”的美景,如果是开车,这一路可御江风而飞驰;若是用双脚丈量,这江边十八里景观带如柔美的绿丝带,在晨曦之时,在晚饭过后,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上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一江两岸”以城北新区、滨江新城沿江一带为中心,由百官广场、滨江体育公园、信义广场、湿地公园等一个个景观连接而成,是目前上虞城区最吸引眼球的旅游、观光、休闲之地。

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无法知晓新中国成立前的曹娥江畔究竟是怎样一般的光景了。据解放上虞亲历者、曾任第三野战军22军65师侦察科科长的程启功生前回忆:从1949年5月3日攻占杭州到5月25日解放宁波,我军一路上打得最艰苦的就是解放上虞!攻克杭州、宁波,我们只需一天时间,而解放上虞,我们打了整整三天才拿下来!那是因有曹娥江这个天堑挡在前面,江面上没桥,主攻部队在江边煎熬了好一阵子……

2012年6月,老人凭吊昔日战场,被眼前曹娥江边的大好景致所震撼,早已分辨不清当年的渡口。他说,那时的江边是很荒凉的,没有路,到处是杂草丛生。现在真的变得太美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曹娥江两岸的认知大多是停留在表象的。江两边的景观带在上世纪末还叫“塘路”。塘路外的江滩上,农民会种些花生、玉米等的农作物;江堤两旁,芦苇斜飞,道路泥泞,到处是低矮民居,一遇台风、大潮、山洪会聚,就会有灭顶之灾。

近20年来,正是通过实施曹娥江综合治理和“一江两岸”建设,才发生了让老英雄程启功为之惊叹的可喜变化。

1998年,上虞确立以曹娥江为上虞城市主动脉,制定实施《上虞城区防洪景观工程》建设,工程分六期进行建设,其中绿化景观工程共73.97万平方米,打造以十八里景观长廊和十八里休闲运动长廊凸显上虞人文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城市防洪与景观休闲相结合的水利建设佳作。2008年9月,曹娥江城防景观区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曹娥江滩白鹭栖

原上虞区水利局副局长裘小华说,“一江两岸”防洪景观工程是上虞水利的传世佳作,不仅提高了保护区的防洪能力,而且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体现了上虞城市的滨江生态特色,优化了沿岸人居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观光、休闲、游乐、运动的理想场所。

文旅体植入 母亲河再现风情万种

曹娥江是有灵性的。古名舜江,因舜帝得名;东汉汉安二年(143年),曹娥投江救父而改名曹娥江。

曹娥江的碧波柔情,千百年来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1600多年前,东晋名相谢安在上虞东山隐居时,经常泛舟曹娥江上悠游,“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从此揭开历代文人欣赏娥江旖旎风光的序幕。300多年后,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样泛舟娥江上东山朝觐谢公。留下了“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的诗篇。此后,前后共有400多位颇有声望的唐代诗人留下1500多首格调多样的诗词。这一路,便是后世美誉的浙东“唐诗之路”。上虞由此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发祥地。

诗画曹娥江,风从江上来。围绕奋力开创“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新局面,上虞加快对接绍兴大都市建设,推进“拥江西进”,优化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匠心打造“一江两岸”城市主轴,精心谋划布局文化旅游设施,大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活动。近年来,渐入佳境的曹娥江文化旅游项目迎来重头戏,从东向西,由北至南,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罗步臻艺术馆、虞舜书画院、围棋与越剧大师工作室、娥江书场、上虞古运河史料馆、城市e游书吧和娥江影视厅星罗棋布于“一江两岸”,将曹娥江及两岸打造成为“城市特色名片、市民休闲空间、旅游文化走廊”。

曹娥江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一江清澈,两岸潮平。市民徜徉娥江两岸,还可以观赏到国际化的高水平精彩赛事。曹娥江现在已成为文旅体相融合的欢快江河,2018年至2019年,我区在曹娥江水域连续举办中国·绍兴(上虞)曹娥江国际龙舟大奖赛、中国·绍兴(上虞)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场面宏大,气势非凡。古老的曹娥江再现风情万种,吸引了包括剑桥、牛津、哈佛等外国名校前来参赛。

中国·绍兴(上虞)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

对于曹娥江的惊世嬗变,生活在水边的居民最有感触。穿行在江上的“老船长”倪筱军说,“我16岁跟着父亲从手摇木质船上手,几十年来,换过水泥船、钢板船。过去曹娥江把城区分割成两地,来往全靠船来摆渡。后来,一座座大桥建起来,我开始跑轮船货运,年复一年,眼见着曹娥江水渐渐变黄,如今又见着她变得越来越清。”他说,行船在江上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成群的水鸟在水面低空掠影,马达响起,碧绿的水波一圈圈四散开去,拿着手机记录下这一帧帧美妙画面,是他最开心的事。


作者单位:绍兴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黎超 施佳琦 谢鸣
浙江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