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西南交大的“小岗村试验”

四川学习平台2019-12-16
订阅
作者:金宣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第六次大督查通报。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包括四川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在内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自2016年5月21日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头条用约5分钟的时间播报了这项改革后,西南交大的“三权改革”已然是央视的常客。

时间回溯到2016年1月,西南交大出台《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简称“西南交大九条”),在全国高校内首次从制度层面确定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2016年1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印发《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首次明确学校与职务发明人按3:7的比例共享职务科技成果专利权。

确权后仅半年,西南交大就完成了12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科技成果转化呈“井喷”之势。而在2010-2012年期间,西南交大只有7项专利得到转化。

教授“下海”

丁国富现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一个是成都某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做了几十年教书育人的工作,丁国富“名气”很大: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创业者”丁国富于2014年创建成都某软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大九条”出来后,公司更积极进行研究成果转化。

丁国富的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6名博士组成的创业团队,办公地点就在成都金牛区与西南交大携手共建的菁蓉创业谷。公司主要开展工业软件及工具的开发、咨询服务、销售服务,工业控制系统的研发、服务咨询与销售,数字化机电系统或产品的研制、销售,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研发服务等业务。目前已开发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及加工仿真系统、刀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产品,曾被中央二台经济频道报道过。

“公司运营良好,订单接不停,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谈及公司的现状,丁国富这位敢吃螃蟹的“下海”教授自信满满。

试点铺开

“三年多的改革实践里,我与团队一起配合学校科研院完成了205项职务发明成果的分割确权,成立了10多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提到三权改革,西南交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感想诸多。西南交大科技园创建于1994年,注册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实业总公司”,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为主要工作。西南交大科技园从2010年开始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前期探索,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建立了改革创新体系。

2015年,成都金牛区和西南交大携手共建的“环交大智慧城”,发展定位之一便是科技产业集群区,将以西南交大科技产业园为核心,致力发展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倾力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截至目前,西南交大已有205项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割确权,16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知识产权估值超过1.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8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为我区改革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四川省内,“混改”试点已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45家高校、科研院所铺开。而在成都市,不仅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出台了政策,明确“混改”的支持模式、确权流程、定价流程、收益分配等,还成立国内首个以“混改”为核心的“三权”改革联盟,实现“抱团突破”。据成都市科技局统计,已有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在成都完成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左右。

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包括“赋予科研人员一定比例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在内的原仅在个别区域试点的3项改革举措推广到先行先试的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康凯宁表示,西南交大将继续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实践改革与理论研究,把西南交通大学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变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华西村”。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单位: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志诚 蒋华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