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暖冬送棉衣 送爱暖心窝

河南学习平台2019-12-30
订阅
作者:郝晋 杨佳倩 黄增瑞 李亚琨

民建许昌市委第六支部组织委员常征抱着小晨,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志愿者徐洁给他换新鞋 记者 杨佳倩 摄

志愿者将图书送给爱读书的小雨 记者 郝晋 摄

许昌市老年协会和许昌雷锋爱心社团的志愿者与小晨、小洁合影 记者 杨佳倩 摄

2019年12月29日,河南省许昌市暖阳高照。

按照许昌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的安排,民建许昌市委第六支部、许昌市老年协会、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许昌星火爱心社团的志愿者及热心市民刁明安一起为首批20名孤寡老人和孩子送棉衣。

当天不到8时,志愿者们就在许都公园北门集合完毕。

第一批需要帮助的3名孤寡老人和17名孩子分别来自许昌市区,建安区张潘镇、小召乡、五女店镇、陈曹乡。为尽快将棉衣、棉鞋,和为3位老人准备的米、面、油送到他们手中,8时10分,大家分成三路,带着爱心物资分别开展送温暖活动。

说起懂事的侄子 姑姑禁不住泪流满面

“一对一”帮扶小铄的是建安区灵井镇兴源铺村党支部书记刁明安。一大早,他开车从兴源铺村赶来。因为要到建安区参加一个会议,他放下棉衣、棉鞋后匆匆离去。

说起7岁多的小铄,他的姑姑刘金英禁不住流下眼泪。

“我的弟弟去世前,把侄子托付给我。家里生活困难,我感觉对不住侄子。”刘金英说,今年9月初的一天,小铄半夜肚子疼得厉害,到医院检查是患了急性阑尾炎,要缴费1万多元。“家里哪有那么多钱?我央求医生先做手术,然后向亲戚朋友借。”另外,小铄小时候患过哮喘,冬天怕着凉,刘金英总是小心呵护。

“侄子虽然只有七八岁,但特别懂事!有时,家里只有我们俩,我没有炒菜。侄子啃馒头也高兴,从来不挑食!他还说,等他长大了,挣钱让我花!”说到动情处,刘金英禁不住哭出声。

一旁的志愿者王付红自去年参加“暖冬行动”之后,曾到刘金英家看望。提到刘金英对侄子的照顾,她说“刘金英是位好姑姑” !

孩子没穿棉袜 志愿者现场脱下给孩子穿上

12岁的小鑫父亲去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来,乖乖,试试新鞋。” 在许都公园东侧的智慧阅读空间内,市老年协会副会长王雪凌与志愿者一起给小鑫试穿棉鞋。这时,他们发现小鑫光着脚穿了一双“老年鞋”。

小鑫的奶奶不好意思地说:“家里有两双袜子,我给他洗了,没有干。今年一直没有给他买棉鞋,他穿的是我的一双旧鞋。”

“来,你穿我的袜子吧!我家离这儿近,几步就到了!”看到此景,志愿者王瑞芳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袜,蹲下身给小鑫穿上。

穿好棉衣、棉鞋和加绒的裤子,小鑫开心地笑了。他将旧衣服放进袋子,穿着新衣和大家告别。

10岁的小熙聪明懂事。她的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失去联络,家里只剩她和姥姥相依为命。穿上新衣,小熙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平时喜欢看书,接过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给她提供的5本课外读物后赶忙打开看了起来。她的姥姥欣喜地说,外孙女没事时就到胖东来时代广场看书。小熙的成绩非常好,她一直是学校里的尖子生。

为让孩子多穿一年 姥姥报大了衣服尺码

姥爷去世后,小雨和67岁的姥姥李伦枝相依为命。

志愿者给小雨买的是一件黑色羽绒服。“黑色的好,耐脏。这可真是入了心坎儿。”李伦枝不住地感谢。试穿时大家发现尺码偏大。这时,李伦枝说出了缘由。

“颜色和尺码都是我要求的,黑色的耐脏,衣服大一码能多穿一年。去年开展‘暖冬行动’时,好心人买的鞋和衣服孩子平时不舍得穿,过节或参加活动时才穿!” 李伦枝说。

在姥姥李伦枝心里,小外孙女聪明伶俐,听话懂事。她们在金地社区居住。平时,社区干部经常对一老一小进行帮扶。“前几天,一名社区党员把家里孩子穿不上的白色鸭绒袄捐到社区。居委会主任让我拿给孩子穿,大小正合适。”李伦枝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孩子懂事、爱学习,上次考试完回家,她还说将来挣钱,让我住大房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感觉生活有盼头儿。”

认领爱心帮扶任务后,王雪凌承担着给受助孩子购买棉衣、棉裤和棉鞋的重任。从12月25日起,她连续跑了3天,把市区的商场逛了个遍。和她穿的尺码差不多的衣服,她试穿;其他尺码的,她在商场找人试穿。活动当天,看到孩子们穿上得体的衣服、合适的鞋子,她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比较遗憾的是,虽然买的是45码的鞋子,可小恒穿上还是有一点儿小。”王雪凌说,她会和商家联系,看能否从厂家发回来一双46码的鞋子。

关爱温暖着曾经辍学的小然

14岁的小然是建安区五女店镇大二郎庙村人。

12月29日上午,许昌星火爱心社团和许昌市老年协会的志愿者走进她家,看见小然正和5岁大的弟弟一起玩耍。66岁的奶奶王德荣正在房间里忙碌。

“来,闺女,大家给你买的新棉衣,试试合身不合身!”市老年协会副会长孙嘉明取出一件黑色棉衣,和几位同伴一起给小然穿上。“大小正好,穿上真漂亮!”一位志愿者说。小然高兴得合不拢嘴。

“孙子、孙女真是可怜。他们的妈妈早些年和我的儿子离婚,我的儿子再婚后一直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平时,我们祖孙仨相依为命。要不是好心人帮助,我们真不知道日子该咋过!”跟志愿者说起家里的困难时,王德荣眼里含着热泪。

今年9月份,在大二郎庙村驻村帮扶的建安区团委干部张宇瀚听村干部说小然辍学半年了。随后,他帮助小然重返学校,并联系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对小然进行帮扶。

了解小然的家庭情况后,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副校长丁玲对小然说,一定要好好读书,绝对不能辍学。初中毕业后,如果不想读高中,她可以到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就读。该校不仅给贫困家庭的学生减免学费,毕业后还帮助安排工作。

“好的,阿姨,我一定好好读书!”小然拿出笔和纸,记下了丁玲的手机号码。

离开时,小然拿出她写给爱心志愿者的一封感谢信。她的奶奶王德荣拉住几个人的手依依不舍。

原来爸爸撑起家 如今她成顶梁柱

建安区小召乡屯里村的小娟,今年18岁,有着一个不幸的家庭。她的坚强,感动了来看望她的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志愿者来到小娟家。不大的小院落非常破旧,个别路面铺着砖,其他地方黄土裸露;3间堂屋的外墙露着红砖;房屋两边的窗户用塑料布罩着,风一吹发出呼啦啦的声响。

“这是小娟的妈妈和爷爷。”屯里村村委会主任王顺江指着蹲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妇女和坐在老年手推车上的老人说。

小娟的妈妈智力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爷爷王炳顺今年已经84岁,因为腿不好,走路靠双拐。

“小娟的妹妹小亚今年12岁,因为家里穷,目前生活在东城区一家孤儿院里。”王顺江说,本来,这个家靠她的爸爸撑着。两年前,她的爸爸因病去世。如今,小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照顾爷爷和妈妈。

在脱贫攻坚中,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志愿者了解小娟家的情况后,心情非常沉重。“这个家真难啊!以后,我们会持续关注,帮他们渡过难关!”许昌星火爱心社团负责人宋凯说。

志愿者给小娟换上新棉衣、新棉鞋,送上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提供的两套图书,又给她的爷爷穿上新衣服,并留下一套新衣服给她的妹妹。

4岁的小晨被志愿者抱在怀里换新衣服

“阿姨,你们又来了,我好高兴啊!”家在建安区张潘镇张一村的小晨今年4岁,看到志愿者走进院子,高兴地迎上来。父亲去世后,他和两个姐姐寄居在伯父家。

今年暑假,小晨的姐姐小爽没钱上大学,许昌雷锋爱心社团来帮扶,给小晨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小爽上大学了,小晨和他二姐小洁继续跟着我生活。”3个孩子的大伯王广民说,他的弟弟去年因病去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弟媳因无生活能力被小晨的姥姥接走照顾。看到3个孩子孤苦伶仃,他就把他们接到了自己家里。

家里一下子添了3口人,把王广民难为坏了。“家里原本就不富裕,现在是雪上加霜。”王广民说着,忍不住抹起眼泪。

“让阿姨抱抱!给你买了新衣服,阿姨给你换上好不好?”民建许昌市委第六支部组织委员常征听到姐弟的情况,眼眶里含满了泪水。她把小晨揽在怀里,心疼地给他换衣服。

“阿姨,你身上很温暖,像妈妈一样。”小晨幸福地依偎在常征的怀抱里,嘴里蹦出这句话。

王广民说,3个孩子都格外懂事,小晨的两个姐姐都会做家务。小爽考上了本科,小洁学习成绩也不错,小晨从不闹人。这让王广民感到格外欣慰。

“这个家庭比较特殊,我们会继续关注。有我们在,坚决不让他们缺少疼爱。”许昌雷锋爱心社团的赵会玲说。

长大后 我想成为你们这样的人

走进张潘镇盆李村的小梦家时,志愿者都震惊了。围墙倒塌,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是用堆砌的砖加上一张木板做成的。

小梦的父亲左手残疾,没有能力照顾孩子。母亲去世后,小梦、小倩、小豪姐弟仨被好心的大伯接走了。

“他们的妈妈在世时,治病欠了不少债。我手有残疾,挣不了大钱。为了让孩子们过得好些,俺哥把他们接过去住。”小梦的父亲徐小三愧疚地说。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小梦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今年12岁,品学兼优,期中考试语文考了第一名。小梦家的墙壁上,贴满了她获得的奖状,有“语文竞赛第二名”“三好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等。

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志愿者刘红梅、徐洁给小梦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小梦眼里闪着泪花。

“小梦,你的梦想是什么?”刘红梅问。

“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成为你们这样的人!”小梦说。

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志愿者邢琳将提前准备好的图书递到小梦手里,她更高兴了。

每天都提劲活着 就怕他们没人照顾

张潘镇后董村的小飞,几年前被不少好心人帮助过。他当时两岁多,身体大面积烧伤。他的父母都患有精神疾病,奶奶生活不能自理,爷爷靠务农养活一家人。

如今,小飞和姐姐小晶都已经上学,沉重的负担让爷爷苦不堪言。“我哪天死了,他们怎么办?我每天都提劲活着,就怕他们没人照顾。”小飞的爷爷说。

屋里冷冰冰的。许昌市老年协会志愿者周冬梅、李艳丽走上前,分别用双手捂住小飞和小晶的手。“孩子,奶奶给你们暖暖手!”

在张潘镇前汪村,市老年协会会长张爱国把棉鞋给小圆穿上,发现鞋子有点儿小,决定换大一码的再送来。“孩子正在长身体,鞋不能小。”张爱国说。

“这次帮助的孩子和老人生活都比较艰难,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志愿者王劲松说。

“因为家庭不幸,这些孩子吃了很多远超同龄人的苦。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些孩子,帮助符合条件的孩子申请救助。”民建许昌市委第六支部主委王伟芳说。

当日,志愿者周良等人还给建安区陈曹乡孙拐村的孤寡老人孙文泰和孙国昌送去了棉衣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首批20名孤寡老人和孩子全部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爱将继续。许昌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第二批预计再资助20名孩子。您如果有意参与本次公益活动,或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孩子,请拨打电话4396852或13137880666联系我们。( 许昌晨报记者 郝晋 杨佳倩 黄增瑞 李亚琨)

(原载于2019年12月30日《许昌晨报》3版4版)

来源:许昌晨报
作者单位: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龚政明 田建光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