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增加,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其中,每天“吃什么”“怎么吃”成了很多老年人的烦心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江苏兴化市昭阳街道今年建设的“中央厨房”,有效破解了“舌尖上的养老”难题,这项“饮食福利”让老年人感到暖胃又暖心。
“中央厨房”新出炉的可口饭菜。杨桂宏 摄
张爷爷居住在昭阳街道牌楼社区,今年已80多岁,儿子在北京工作。平时一个人在家,也没多大兴致烧菜。常以面条为主餐,有时干脆买点馒头放在家里,饿了就对付一下。街道推出配餐服务后,张爷爷每天订一份8元钱的午饭。因为饭量小,他中午吃一半,另一半带回家,晚上放在微波炉上加热后,晚饭又好了。老人笑称自己如今真的是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昭阳街道地处兴化主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近3.4万人,其中,空巢老人占20%以上。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昭阳街道今年投入350多万元建成“中央厨房”,为本街道户籍75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特困人员、空巢孤寡老人等对象提供助餐服务。配餐有一荤两素一汤、两荤两素一汤两种标准,老人花5元或8元可吃到“三菜一汤”或“四菜一汤”,政府每份补贴一元钱,老年人就近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就餐或由工作人员送餐。中央厨房所选择的都是有营养、易消化的菜品,荤素搭配,食材加工少盐少油,煮透、煮熟、煮烂,保证老人的营养。自7月8日试运行以来,昭阳街道目前已有约500位老人享受到这项“饮食福利”。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分发餐盒。杨桂宏 摄
助餐点不光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成为就餐老年人的一个情感驿站,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志趣,在相互倾诉、倾听中,一个个“情感孤岛”慢慢地联结成“情感地带”,精神生活因此丰富起来。
77岁的薛翠英、78岁的李兰芳、79岁的张粉兰以前都不认识,现在天天在一个桌上吃饭,好像一家人。薛翠英说,她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以前一个人在家感到冷冷清清的,找个想说话的人也没有,吃饭时,即使烧再好的菜也觉得没味道、没胃口,时间长了不由担心自己会不会“闷”出老年痴呆症。现在,她上午在家做完家务后,就与老姐姐们相约提前来到助餐点,或是打打牌,或是聊聊家长里短,吃过饭后再一起散散步、逛逛街。她说,大家在一起谈谈说说,享受其乐融融的氛围,比吃什么都开心、快乐,得老年痴呆症的“心病”不治而愈。
“中央厨房”也成为社会敬老爱老暖流的一大汇聚点。周建安家在儒学社区,人却常年在外地从事不锈钢生产和经营。前不久,他购买了2000公斤水果,委托社区送给各助餐点的老人、环卫工人等。
微波炉、电饭锅等餐厨电器,健身器、跑步机等康复器材,彩电、沙发、报刊、图书等休闲设施……昭阳街道各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及助餐点,生活服务、健康护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一应俱全,老年人在享受舒适就餐环境的同时,也感受到精神上的人文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