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一场立行立改的现场会

山西学习平台2019-08-10
订阅
作者:杨文俊

“3月份退休,7月份才能拿到养老金,虽然我们依规办事,但老燕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8月6日,在离开介休市建安小区的路上,山西省社保局局长孔宪江开门见山,向随行的省市县三级社保系统干部抛出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经过严格档案审批后,今年60岁的老燕在3月份办理完所有退休手续,按照惯例,每年6月份,在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资标准公布后,地方社保机构会据此计算待遇,核准发放。虽然会一次性补齐,但3个月的收入“断档”,让靠工资生活的老燕感觉不便。孔宪江说,全省每年约有1万名退休职工与老燕情况类似,他们掰着指头算日子,等待社平工资公布后第一笔养老金到来。这绝不是个小事情。  

一场立行立改的现场会正在疾驰的车上进行。“基层确实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介休市人社局局长任永录接过话题,“虽然老百姓都理解,但是面对一些困难退休职工,受制于政策规定,我们也爱莫能助。”“是否可以考虑采用发放定额或临时待遇的方式。”晋中市养老保险中心主任杨宝金明显有备而来,但也表达出他的顾虑,“只有省里拿出意见,我们才好实施。”  

“定额容易造成系统隐患,发放临时待遇有可行性,这个意见很好!”孔宪江思考片刻,拍了拍杨宝金肩膀,转身叮嘱山西省社保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回去认真研究一下,尽快拿出一个整改办法来,就在介休搞试点。”  

奔着问题来,揪着问题改。去年底,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电子社保卡,“民生山西”手机App上线运营,全面取消了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但经办服务能力还有“堵点”,“互联网+”应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回应群众在经办服务中的关切,推动主题教育向纵深发展,山西省社保局组成4支服务队,深入山西省晋中、运城、大同和吕梁,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汾西矿业职工石秋生今年8月12日即将到龄退休,服务队来到老人家,现场为他操作使用“民生山西”手机App,进行信息采集。在了解到石秋生档案还未审批后,服务队马上抽调干部现场办公,对照《职工正常退休信息确认表》,一页一页认真审核人事档案后签字确认。“我们计划将审批时间再提前一个月,给退休手续正常办理留出提前量。”山西省社保局综合业务处处长杨志忠表示,山西省社保局还将继续开发基本养老保险系统省级统筹,打通数据共享系统,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  

榆社县讲堂乡寺上村距离县城30公里,村里常住人口35人,其中老人居多,使用社保卡成为“老大难”问题。服务队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联系建设银行负责人,现场拍板决定在现有240个助农服务点的基础上,增加移动POS机的配备密度,保证1个行政村至少布置1个移动点,彻底打通了当地社保与金融相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检视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不能最后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孔宪江告诉记者,此次服务队来到群众中间,发现了很多在社保经办方面亟需改善的地方,要该破的破、该立的立,重新梳理经办服务理念和流程,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真正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影 王文澜
山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