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21日,第二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800余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们齐聚一堂,就论坛主题“走进孩子内心,创造幸福人生”展开深入、多元的探讨。
10月19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文益堂隆重开幕。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工委书记、南岸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包茹华主持。南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永华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南岸区一直致力于建设“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发展体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也已经积累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本届论坛是南岸心理健康教育新征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工委书记、南岸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包茹华主持开幕式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永华致欢迎辞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致欢迎辞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表示,重庆市一直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本次论坛以“走进孩子内心,创造幸福人生”为主题,将为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论坛主席边玉芳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木铎心声”论坛的缘起,高度赞赏了重庆南岸在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的探索。同时她指出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家的未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密切关系,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论坛主席边玉芳致辞
此外,出席本届论坛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还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邓沁泉,原南岸区委副书记、区关工委主任洪世忠,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苏飞跃,美国杨百翰大学Craig H.Hart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徐凯文教授,日本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学部森谷宽之教授,韩国南首尔大学Jang Mikyung(张美景)教授,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咨商中心林祺堂博士,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等。
论坛嘉宾合影
主题报告:
新进展、新途径、新启示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走进孩子内心,创造幸福人生”。大会主论坛围绕主题,设置两个议题,分别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进展”和“走近孩子内心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7位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专家紧扣议题,分享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和实践进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进展
议题一
19日上午,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教师中心主任Craig H. Hart,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卢家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论坛主席边玉芳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进展”议题作了主题报告。
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教师中心主任Craig H. Hart的报告题目为《社交/情绪胜任力与儿童心理健康》。报告重点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交/情绪胜任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了美国儿童发展干预项目如何帮助儿童青少年克服社交障碍和情绪问题,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他指出,“从家庭、到团体、再到社会,孩子们要经历很多的挑战,积极的社交情绪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Craig H. Hart作主题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卢家楣的报告题目为《促进学生情知和谐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情感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报告详细介绍了情感教学理论的总体框架和实践应用情况,通过实践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将其为扭转“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以“以情优教”为指导思想,砥砺求索35年创建的情感教学理论及情感教学策略体系娓娓道来,让大家受益匪浅。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卢家楣作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论坛主席边玉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边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是一门研究幸福的学问。报告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澄清了大众对幸福的一些偏见,如“幸福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有钱就会幸福”“幸福与年龄无关”“什么都不用负责就是幸福”等,帮助大家找到幸福背后的关键因素。她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在校园获得幸福的能力”,并通过案例展示了关于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幸福校园建设的具体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论坛主席边玉芳作主题报告
走进孩子内心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议题二
19日下午的论坛议题为“走进孩子内心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聘教授李玫瑾,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徐凯文,韩国南首尔大学教授Jang Mikyung(张美景),日本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学部教授森谷宽之作了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玫瑾作了题为《帮孩子寻找他的价值》的报告。报告以“何为人的价值”开篇,提出人的价值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个人对他人或社会有帮助、有意义,二是别人或社会对他有需求、因他而受益。”她指出,“人生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在于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养育和教育应该尊重孩子,“如他所是”,帮孩子寻找、拓展和认识自身价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聘教授李玫瑾做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徐凯文作了题为《为何现在青少年心理危机高发、频发——空心病、价值观与基础教育》的报告。徐凯文教授2016年首提“空心病”一词,意为因价值观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本次报告剖析了“空心病”起源与成因,并探索了青少年空心病问题的咨询理论、技术和方法。他认为“症状和问题不是病态、异常或障碍,而是环境和经历使得本性迷失”,“学生心理健康不是靠治疗,而是基于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与精神层面的富足”。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徐凯文作主题报告
韩国南首尔大学教授Jang Mikyung(张美景)作了题为《切断负面关系的代际传承,改善亲子/师生关系的有效干预》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阻断不幸逆动的代际传承的必要性及混乱型依恋关系的世代传承,强调共情和包容在阻断不良的关系逆动的代际传承中的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借助父母力量的疗愈项目——亲子游戏治疗和统合性沙盘疗法。
韩国南首尔大学教授Jang Mikyung(张美景)作主题报告
日本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学部教授森谷宽之作了题为《了解儿童内在世界的方法——艺术治疗》的报告。报告从临床心理学诞生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探索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是人类最难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心理咨询方法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不擅长语言表达的孩子,游戏、绘画、音乐、沙戏剧等艺术疗法能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
日本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学部教授森谷宽之作主题报告
7场主题报告“干货满满”,对当下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新时代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操技能支持。
会前、会后工作坊:
理论与实践并进,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实操技能,本届论坛在大会主论坛前后,17日下午至18日、20日下午至21日分别开设了4个会前工作坊和3个会后工作坊,主题包括“校园危机干预”“非暴力沟通”“绘画治疗”“沙盘游戏疗法”“叙事治疗”,帮助工作坊学员掌握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实操技能,引导学员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危机干预与危机事件应激管理实务
技术培训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徐凯文带领“危机干预与危机事件应激管理实务技术培训”工作坊,通过理论阐述、数据展示、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工作坊学员了解现阶段我国自杀率的变化情况,掌握危机产生的机制,剖析危机背后的原因,以及熟悉危机的干预技巧和实际操作流程。
“危机干预与危机事件应激管理实务技术培训”工作坊现场
共情的力量——非暴力沟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来自泰国的知名培训师Nuttarote Wangwinyoo带领“共情的力量——非暴力沟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工作坊,为学员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实用指南,通过实践指导和练习,帮助学员掌握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和基本知识,学会不带评判地倾听,学会区别感受和需求,学会创建安全、开放的环境,加强共情,与学生建立支持性的联结和有效沟通。
“共情的力量——非暴力沟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工作坊现场
拼贴画及九分割统合绘画疗法
日本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学部教授森谷宽之带领“拼贴画及九分割统合绘画疗法”工作坊,为学员详细介绍了“拼贴画疗法”和“九分割统合绘画疗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基本实操方法。
“拼贴画及九分割统合绘画疗法”工作坊现场
亲子沙盘综合疗法
韩国南首尔大学教授Jang Mikyung(张美景)带领“亲子沙盘综合疗法”工作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针对整合沙盘游戏疗法的结构化干预方法、亲子游戏、共情、治疗界限设定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培训。
“亲子沙盘综合疗法”工作坊现场
把自己爱回来——叙事治疗进阶指导
中国台湾彰化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博士林祺堂带领“把自己爱回来——叙事治疗进阶指导”工作坊。林祺堂博士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帮助学员掌握和练习叙事治疗的三大技巧:外化、解构和重写,学会使用叙事书信,见证、重组会员对话,通过叙事见证力量,重新与生命中的美好连结。
“把自己爱回来——叙事治疗进阶指导”工作坊现场
专家的讲授、培训让与会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与掌握。珊瑚中学的肖乔表示:在完成森谷教授的“拼贴画”体验后,体会到了作品进行过程中个人情绪的疏导和宣泄,沉浸于创作中的治愈力是这一疗法的魅力。该疗法对条件限制小,实操性强,对心理教学辅助的作用非常大。广益中学李慧珍说:“我感受到了非暴力沟通的魅力,正如花生老师一直为我们传递的信念——不评判、要倾听,将评判转化为能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我相信非暴力沟通将会对我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经验展示:
积极心育 幸福南岸
21日上午,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雅居乐小学校、重庆珊瑚初级中学校、重庆市第一一〇中学校、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4所学校分别代表南岸积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进行了“积极心育 家校协同”“遇见美丽青春”“助力青春 结伴成长”“以梦为马
筑梦人生”的主题展示。全体与会人员分别走访4所学校,观摩各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及特色活动,深入了解重庆市南岸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重庆市南岸区区域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朱静萍;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书记杨旭红,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吴灯,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刘莎分别在4所学校作了题为《积极心育人 助力幸福教育》的南岸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与品牌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南岸区区域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4所学校的校长也分别汇报了各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
4所学校展示交流现场
同时,4所学校紧扣展示主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内容包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例展示、校园心理剧展演、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亲子工作坊等,全方面展示南岸区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与成果。
现场专家点评
展示结束后,应邀观摩的8位专家对4所学校的主题展示进行了现场点评,充分肯定并高度赞赏了重庆市南岸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取得的可喜成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田莹赞许天台岗雅居乐小学经验有“三通”(信息通、资源通、人才通)和“三同”(责任同、目标同、理念同);北师大教育硕士、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左宏梅表示“珊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同时有心、有新,更有色,十分精彩!”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赵淑兰点评重庆市一一〇中学“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光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共同学习”;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中国家庭教育传媒联盟秘书长杨咏梅点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年轻教师们,要‘带着笑容’面对学生,看到孩子们的天赋,要培养他们的‘志趣’,这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图、文|边博士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