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李太白酒楼记

四川学习平台2019-12-23
订阅
作者:江志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大诗人李白偕家人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李白每天与朋友到住屋前的贺兰氏酒楼饮酒消遣,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而名声大振。

唐咸通二年(861),吴兴人沈光因仰慕诗仙李白,登临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题写了“太白酒楼”匾额,并作《唐李翰林酒楼记》。“太白酒楼”历宋、金、元、明、清历代重修,后更名为“太白楼”。

1952年重建的济宁太白楼

今遗有元世祖至元癸未年(1283)杨桓所书《唐李翰林酒楼记》大篆碑拓,但网上仅有照片而无完整的碑文可供欣赏,所幸李白故里江油市在清代同治年间修成的《彰明县志》“艺文志”中收录有《唐李翰林酒楼记》全文。《彰明县志》为江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书中收录了较多的李白著述及有关诗文,对李白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书者杨桓(1234-1299),字武子,山东兖州人,为人宽厚,事亲笃孝,博览群籍,尤精篆籀之学,著有《六书统》《六书溯源》《书学正韵》等代表作

《唐李翰林酒楼记》文风华丽,撰成至今已有1158年,字体为大篆,但因拓片残缺模糊,给识读带来一定的困难,经江油、绵阳两地文史爱好者根据《彰明县志》中的文字记载与碑拓对照辨识,最终完成碑记的整理和标点,供李白文化爱好者欣赏和研究。

左拓片,右刻本

唐李翰林酒楼记

懿宗二年沈光撰

有唐咸通辛巳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适任城,题“太白酒楼”。

夫触弜(强)者,䩄丏(面)而不发;乘险者,帖薾而不进;溃毒者,隐忍而不能就其针砭;搏猛者,持疑而不能尽其胆勇,而复视其强者弱之,险者夷之,毒者甘之,猛者柔之,信乎!酒之作于人也如是。

翰林李公太白,聪明才韵,至今为天下倡首。业术匡救,天必赋之矣。致其君如古帝王,进其臣如古药石,挥直刃以血其袤(邪)者,推义毂以辇其正者,岂冯(凭)酒而作也?冯(凭)酒而作者,强,非真勇。太白既以峭讦矫时之状,不得大用,流斥齐鲁,眼明耳聪,恐贻颠踣,故狎弄桮觞,沈溺曲糵,耳一淫雅,目混黑白。或酒醒神健,视听锐发,振笔著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涓洁飞动;移于草木禽鱼,使之妍茂骞腾;移于边情闺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潦历物外,爽人晶(精)魂;移于车马弓矢,悲愤酣哥(歌),使之驰骋(驱)决发,如聣幽并,而失啻(意)放怀,尽见穷通焉。於戏!太白触之强,乘之险,溃之毒,搏之猛,而作狎弄桮觞,沉溺曲糵,是真筑其聪,翳其明,醒则移于赋咏,宜乎醉而生,醉而死。

予徐思之,使太白疏其聪、决其明,移于行事强犯时忌,其不得醉而死生也。当时骨鲠忠赤(公),递有其人,收其逸才,萃于太白。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而指之曰:“李白常醉于此矣。”

至元癸未,杨桓书,监州朝城冀泰、知州真定董珪、同知泗原刘廷玉、州判阳谷和洽同立石。

右,《李白酒楼记》,唐沈光撰,元杨桓书。王阮亭《蜀道驿程后记》云:“济临太白楼,有唐人沈光记大篆碑,官庖借以为壁,烟黔苔蚀,仅余数行可辨。”今此本完好,但缺一字,不至不可辨也。又,阮亭但知为沈光记而不详书者之人与时,当由碑为尘污所蔽,未及求拓本视之耳。然置之舆隶猥杂之地,无人护持,更数年间不真有如阮亭云者乎。

桓,字武子,官至国子司业,著《六书统》《六书溯源》《书学正韵》数十卷。其精于小学,可知碑云“爽人晶魂”即“精魂”也,“悲愤酣哥”即“酣歌”也。《易林》“阳晶隐伏”,《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宫室以水精为柱”,李白诗“下却水精帘”,晶、精古通。《说文》“哥,声也”,《广韵》“哥,古歌字”,沈约《宋书》凡“歌”字皆用“哥”,梁张缵《南征赋》“下太乙之灵旗,抚安哥以会舞”,《陈/世祖纪》“域朴载哥,由庚在咏”,皆然。今人以哥为兄称,罕知其本矣(碑记后面的这两段文字,初步推断为彰明知县何庆恩所作)。

来源:史志江油
作者单位:江油市委党研室
责任编辑:庙莉 吴潇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