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砥砺奋进七十载 凝心聚力谱华章

安徽学习平台2019-12-27
订阅
作者:陈潇

铜陵有色,新中国铜业的摇篮。

从一个矿山企业,到有色金属产业和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大型集团;从产值不足万元,到在安徽省企业中率先突破千亿元营收大关,率先挺进世界500强;从立足铜陵,到挥师亚非南美……

壮丽70年,铜陵有色经历了世纪风雨洗礼,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奏响了一曲 曲创业创新创造的奋进强音,开辟出绿色生态、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这是铜陵有色蒸蒸日上的70年!

这是新中国翻天覆地的70年!

这是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70年!

铜业摇篮 有色脊梁

1949年12月29日,成立不足百日的新中国郑重决策——“铜官山钻探及恢复工作同意举办”。

一切由此启程,一切因此壮阔!

胸怀铜业报国的雄心壮志,无数有识之士汇聚到铜官山下。面对饱经蹂躏、满目疮痍的铜官山,这些新中国铜工业的开拓者们,住草棚、饮溪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将满腔热血与火热青春一同挥洒。

1952年6月,新中国年产2000吨铜金属量的铜官山铜矿正式建成投产,采矿序曲由此奏响。

1953年5月1日,由铜陵有色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新中国第一座铜冶炼厂——铜官山冶炼厂,生产出第一炉铜水,浇铸出第一批合格铜锭。

时任铜官山冶炼厂吹炼炉班操作工周贵山,是这个辉煌历史瞬间的亲历者之一。他说:“当吹炉吐出稠红铜水,以百川归海的气势直泄到模具里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相互拥抱着高喊:‘出铜了,出铜了……’”

耀眼的铜花飞溅,笑容映红了彩霞。这一天,成为铜陵有色发展史上的伟大节点;这一刻,成为众多亲历者们一生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此后,井边铜矿、铜山铜矿、狮子山铜矿、凤凰山铜矿、金口岭铜矿相继投产……一个个新的井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铜陵有色开始涉足井巷施工、建筑安装、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铜陵有色旗下逐渐有了学校、医院、报刊……

在新中国铜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期,铜陵有色担纲承梁,援建八方,从国内的金川、白银、江铜,到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朝鲜、老挝……铜陵有色跨山越海,向国内外各新建有色冶金企业培养输送了3000多名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新中国的前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957年,铜陵有色矿产铜、粗铜产量双双突破万吨大关,占当时全国产量的47.4%,解决了国家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缺铜的难题。

至此,铜陵绵延三千多年的青铜采冶史,掀开了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

至此,铜陵正式向世界递出了“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的闪亮名片!

至此,铜陵有色成为新中国名甲天下的铜业摇篮、有色脊梁!

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

历史的一页终将翻过,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历久弥新,它与企业的新鲜血液相融共生,凝聚成一脉相承的企业精神——求实、创新、合作、自强。

天下之事,有因有革。

曾几何时,铜陵有色外部缺压力、内部缺活力,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如何冲破藩篱、迸发活力?铜陵有色提出了“办法自己想、路子自己闯、事业自己干”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华大地拉开改革开放序幕,作为共和国长子,铜陵有色置身中国改革发展潮流中,顺势而为,革故鼎新。

新模式办安庆铜矿,为冲破旧有管理模式提供了改革样板;“铜都铜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铜业第一股;结合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传统国企在改革创新中持续的嬗变与升华。而铜陵有色人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

70年里,铜陵有色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再创新并举,企业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与日俱增,铜采选、冶炼及加工方面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不胜枚举。

“地下矿山连续开采工艺及装备”“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复杂硫铁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填补了产业空白;

超低轮廓电子铜箔、高粗糙度电子铜箔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打破了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一次次突破关键技术壁垒,一次次定义行业标准。70年的不懈探索,铜陵有色收获了1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主产品“铜冠”牌高纯阴极铜、“铜冠”牌银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如今,高擎创新大旗的铜陵有色,正实现着从制造到创造,从追赶到超越,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跃升与蜕变。

转型升级 绿色蝶变

碧草青青,绿树掩映,被授予“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称号的冬瓜山铜矿,在绿色蝶变中展现新颜!

矿山无废开采,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典范;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让大地重披绿装;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系统,让天更蓝、水更碧、土更净……冬瓜山铜矿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积极探索,折射出铜陵有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思路。

2007年12月28日,随着爆破声响,具有56年历史的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120米熔炉烟囱应声倒地。

2017年4月20日,有着45年历史的铜陵有色金昌冶炼厂生产系统全面关停。

从第一冶炼厂,到金昌冶炼厂,两个曾经为新中国铜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企业,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光荣谢幕。

落后产能的退出,为企业赢得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项目的发展空间。

第一冶炼厂关停后,涅槃重生为稀贵金属分公司,一跃成为安徽黄金企业的领头羊。金昌冶炼厂异地搬迁升级改造为奥炉项目,以一个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铜冶炼企业形象,在同行业中树起标杆。

如今,稀贵金属分公司并入金隆铜业公司,奥炉项目部与金冠铜业分公司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新金隆真正实现了将资源“吃干榨净”。新金冠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仅为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的四分之一,铜冶炼硫的总捕集率达到99.98%,真正成为“技术领先、成本最低”的世界铜冶炼样板工厂。

无论是何季节,走进安徽铜冠铜箔公司,目之所及必是绿意盎然,28.6%的绿化率将厂区变成了“景区”。

这个坐落在生态之城池州的国家级“绿色工厂”,10年来,有关绿色发展的新工艺、新产品不断问世:

自主研发无砷表面处理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电子铜箔行业环保工艺技术领域的空白;

在国际上首次试用自行设计的新型节能型大电流高频开关电源装备,每年节约电量300多万千瓦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矿山、绿色冶炼,到铜材精深加工,绿色、循环的生态文明理念已经彻底融入铜陵有色生产经营全过程。这既促进了企业的转型、优化、升级,又让热爱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仰望蓝天、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高精度铜板带。

合作共赢 大道致远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铜陵有色资源禀赋先天不足,95%的铜原料依靠进口,何以突破资源瓶颈?我们在“国际化经营战略”中找到答案。

从率先使用冶金部调拨的进口铜精矿,到签订中国第一份进口铜精矿合同,再到取得进出口自营权、成立国际合作部、放眼全球配置资源,国际化企业集团步履铿锵。

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铜陵有色,陡然面对经济体制巨大转轨,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铜陵有色的决策者们将目光瞄向了期货市场。

1991年6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成立。

铜陵有色作为国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第一批会员,先后组建了深圳丰源期货经纪公司和上海金源期货公司。

此后,在期货市场搏击20余年,铜陵有色构建起有效的组织结构,确立了稳健的套保原则,经营范围不再只是期现货业务,还涉足投融资、内外贸,并搭建了上海、香港两个贸易融资平台。

“十三五”期间,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与传统的有色金属产业一起,成为铜陵有色的两大主业。

2003年,铜陵有色携手云铜集团、江西铜业等国内铜业巨头发起成立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并长期担任组长单位,铜陵有色在维护国家和行业利益上,尽显国有大企风范。

面向国际,铜陵有色各二级单位也纷纷主动置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大潮中,攻坚克难,乘风破浪。

2006年,铜冠矿建公司成功中标赞比亚康克拉铜矿深部开拓工程,成为安徽省第一家走出国门的矿山建设施工企业。

此后,扎根赞比亚、刚果(金),进军津巴布韦、土耳其、蒙古……铜冠矿建征战版图越来越大。

一花引来百花香。凤凰山矿、铜冠建安、铜冠机械、鑫铜监理等单位纷纷抱团走出国门;电解铜、铜板带、井下多功能服务车、硫酸等产品先后跨洋出海,远销世界各地。

打开边界,与世界握手,这是全球化浪潮中传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9年7月18日,“一带一路”上的重点工程——米拉多铜矿,在中厄两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正式试生产。这座由中国投资、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的大型露天矿山,是安徽省海外最大单个投资项目,在达产达标后,每年将给铜陵有色带来9.6万吨的铜量。

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矿山管理好、维护好、运营好,积极做促进中国与厄瓜多尔交流的桥梁。”铜陵有色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在米拉多铜矿投料试生产仪式上说。

开放,合作,共赢,越来越国际化的铜陵有色,构建起更为宏大的崭新发展格局。

如今,铜陵有色铜精矿进口地遍及世界六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量从最初的几千吨增至几百万吨。

如今,铜陵有色牵手中国航发、中国铁建、中国兵器,与中国黄金、中信重工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

牢记使命 “铜”创未来

肩负时代重任的铜陵有色,正在“创造成就未来”的价值观引领下,向着“打造世界铜冠,人企共同发展”目标奋力前行。

党旗高扬聚合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铜陵有色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保证。

基于心,准于行。

一路走来,铜陵有色始终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理论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在集团公司接力开展,广大党员的理论思维能力、理论修养水平不断提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从“六大工程”到“双百”考核,从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章程,到制定“1+8”系列配套制度……七十载风雨兼程,坚实的党建根基,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正风反腐从未停步。省委巡视组对铜陵有色开展两轮巡视,助力企业去顽疾、正风气。铜陵有色坚持党委督查与党委巡察同向发力,涤荡痼疾、扫除积弊。

有色之强弱,系乎人才。

畅通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工程技术、技能操作、辅助服务五大成长通道,辅以绩效、培训、薪酬等相关配套制度,铜陵有色让每一名员工都拥有出彩的机会。企业内部英雄辈出、人才济济。

从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社会主义新人”叶尚初、第一代全国劳模杨树山,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同、立足岗位勤学苦练的“中国好人”丁俊苗,再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十大功勋人物、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一代代优秀人才前赴后继,将创新、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铜冠文化,春风化雨。

2012年以来,铜陵有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征集“我和我的铜陵有色故事”,编辑《铜陵有色企业文化丛书》,评选“铜陵有色好员工”,坚持正导向,为企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国企担当勇作为。安全生产,不曾须臾松懈!

严守安全底线、保障生命安全,在这一共识下,企业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奏响生命至上的安全最强音。

铜陵有色聚焦“安全意识”,在企业常态化开展安全主题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铜陵有色特色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及“三位一体”“两位一体”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安全风险管控;实施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制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考核和监督管理更加严格、科学……

精准扶贫,一直倾情付出!

铜陵有色对太湖县北中镇江河村和枞阳县钱铺镇7个村实施定点帮扶以来,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帮助它们兴产业、拔穷根。

5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在贫困村种植石斛、瓜蒌、茶叶等经济作物,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

如今,江河村和南岭村先后出列,两个与贫困相伴多年、一直致富无门的小山村,有了自己的产业,修好了通向大山外的水泥路,打开了农特产品的广阔销路……

捐资助学,奉献拳拳爱心!

2011年,铜陵有色启动“铜冠希望助学工程”。

此后,大爱穿越千山万水。

从庐江到南陵,从太湖到祁门,一座座学校在偏远的乡村矗立;从枞阳到庐江,从怀宁到池州,一项项助学金被送到需要的家庭;从中南大学到安徽大学,“铜冠奖学基金”和“铜陵有色助学基金”托举起更多学子放飞的梦想……

温暖工程,时刻关爱“家人”!

每一个春节、五一、七一,铜陵有色领导班子都会走近困难党员和困难职工,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组织的温暖。

不让一个家庭因病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困失学,是企业对“家人”的郑重承诺。

建立职工“民情档案”、帮扶困难员工、建造大学生公寓、设立爱心帮扶驿站……铜陵有色将无限光热洒向员工。

筑梦未来再启航。回首来路,正是创业创新创造精神的厚重积淀,让铜陵有色于发展中步履铿锵、成绩斐然。

连续7年蝉联安徽百强企业榜首,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16年占据全国同行业首位;

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捧回全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新中国70年企业精神之自立自强精神代表单位……

砥砺奋进七十载,凝心聚力谱华章!

“十四五”期间,铜陵有色将着力打造一流的阴极铜生产基地、一流的铜基新材料制造基地、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以及一流的海外矿产品开发基地。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此时。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铜陵有色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广纳发展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在人企共同发展中,向着世界铜业之冠的百年梦想奋进!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汪应智 吴诚诚
安徽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