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佛山禅城大工匠邓燕平:一把剪刀裁出佛山故事

广东学习平台2019-12-11
订阅
作者:黎小燕

日前,“首善禅城匠心筑梦”——2019“禅城大工匠”命名大会举行,邓燕平身穿旗袍,优雅亮相,成为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女工匠。

17年间,邓燕平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个铜凿,打开了绚烂缤纷的创作天地。她首创佛山“功夫剪纸”,把佛山的功夫文化与剪纸文化相结合,让佛山两大文化名片闻名海内外。

邓燕平凭着一把剪刀打开了绚烂缤纷的创作天地。

跨界:用剪纸作品讲故事

时间回到2002年,一次“跨界”的选择,开启了邓燕平的剪纸人生。

当时,邓燕平是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她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也让她对幼儿教育的模式产生了思考。“我想把剪纸运用到教学中去,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基于这个大胆的想法,邓燕平毅然离开教学岗位,开始研究民间剪纸。

由于没有真正拜师学艺,她只能自己摸索、学习。凭借着对剪纸艺术的热情,她刻苦钻研,不断从作品中总结创作经验。“对我来说,每完成一幅作品,都是在总结前一幅作品的得失。”邓燕平说。

因为没有固定的套路,邓燕平的作品充满灵动和生气。早期作品《盼望》,是她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的期盼,也是妻子对丈夫的期盼,“我先生是位警察,每天回家都很晚,每天我都是在期盼中等待他回家。”

而在创作作品《采莲乐》中,可见一群小孩在荷塘里劳作,她们载歌载舞的身姿和欢快愉悦的表情,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这与她多年来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分不开,“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我满脑子想的就是以前教过的孩子们,她们天真烂漫的动作表情,让人感到温馨而幸福。”

凭着鲜活细腻的创作风格,邓燕平频频获奖,并获得业内认可。学无止境,是邓燕平的座右铭,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她却仍然没有停下学习与创作的脚步。2015年,邓燕平拜佛山剪纸大师梁志琰为师,成为他唯一的入室弟子。“许多人问我,为何50岁才来拜师,我想,因为我还想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邓燕平说。

创新:首创佛山“功夫剪纸”

如今,邓燕平被誉为中国功夫咏春剪纸第一人。回想当初做功夫剪纸的灵感,邓燕平说得益于儿子的无心童言。

2004年的一天,她和儿子在家观看功夫题材电影《败家仔》。“当时只有10岁的儿子突然跟我说,佛山好像没人做过功夫题材的剪纸,可以尝试下。”儿子的话给了邓燕平一个启示。

在儿子的鼓动下,邓燕平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用剪纸展示佛山功夫”的创作中去。她大量查找武术资料,并多次找到佛山市精武会的会长和师傅们,了解武术的套路、动作。

经过反复的推倒重做以及对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精雕细琢,2012年,一幅1米多长的佛山功夫题材剪纸《佛山胜在有精武》和2米多长的《佛山咏春拳》诞生。作品《佛山胜在有精武》以中山公园精武会、秀丽湖等颇具佛山特色的景点为背景,把咏春、洪拳、太极、蔡李佛等7个武术拳种收纳其中,当中的人物颇具动感和故事性。作品还突破了许多剪纸具有的静态缺陷,由远而近,慢慢推进,让画面也立体起来。

今年“书香禅城 悦读圆梦”活动启动仪式上,邓燕平教孩子剪纸。

佛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梁诗裕认识邓燕平多年,他对邓燕平的评价是,“她的作品既丰富了剪纸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又艺术性地弘扬了佛山的精气神,让剪纸与武术这两块金光闪闪的文化名片,蜚声海内外。”

义教:将剪纸手艺传承下去

除了创作剪纸,邓燕平同样热衷于公益,通过手把手教学来传承传统手艺。邓燕平坦言,只要有人想学剪纸,这门手艺就能不断传承下去。

在佛山各大非遗展览以及公益教学现场,几乎都能看到邓燕平的身影。“如果有单位邀请我参加剪纸教学,我都义不容辞。只要有人想学剪纸,我也随时欢迎。”

从2015年开始,禅城区妇联持续开展爱心学堂活动,邓燕平成为了第一批、也是最常出现的义教老师。在她的耳濡目染下,她的儿子也成为了爱心学堂的一名义教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剪纸。

自主创作,是邓燕平剪纸教学的关键词。“孩子的想法是最纯真的,我教他们最基础的剪纸技艺,不固化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邓燕平会从佛山民间剪纸的故事说起,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佛山的民间艺术。“作为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在传承手艺的同时,也要真实地还原历史,这样才能让下一代对佛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邓燕平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佛山剪纸。

来源:佛山市禅城区文体服务中心
作者单位:珠江时报
责任编辑:王景珍 陈韵琦 连黎斌
广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