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力之城 | “创世纪”故事⑫·从科学家到创业者

杭州学习平台2019-08-26
订阅
作者:王艺霖

尚健生物亮相2019年双创周

2019年双创周上,有一家成立不过两年半的生物医药企业尚健生物赚足了关注度。

作为仅有的两家独立参展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代表企业之一,尚健生物在本届双创周展示了国际水平的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丰富的创新药物管线,以及“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中国抗体”的发展愿景。

一头扎进医药领域

尚健生物创始人吕明就读于浙江大学,2002年保研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师从国内最早开展抗体药物研究的沈倍奋院士。毕业后,他一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致力于创新抗体药物研发。

吕明

2015年,在沈倍奋院士的指导下,吕明研发的抗埃博拉病毒抗体药物MIL77成功治愈英国女兵。

十五年的科研经历,让吕明成为了生物医药领域的青年专家。

“我本科是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到后面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都是聚焦抗体药物研发领域。我记得当初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报纸上有一句著名的话‘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一头扎进生物专业后,吕明发现,生物专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本科的时候,我们生物系一年只招二十来个人。因为系小,所以我们的基础课程是跟着对应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课,比如数学是跟着数学系的同学一起上课,物理是跟着物理系的同学一起上……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接受了浙大最好的教育。”就在吕明十多年的求学、工作经历过程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崛起。

早在几年前,对行业发展趋势十分敏感的吕明,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巨大的临床需求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尚健生物,立志以生物医药创新为驱动,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国抗体。创始团队5人各有所长,能力互补,涵盖抗体药物从研发到下游各个重点环节。

此时正值国内创新创业热潮兴起,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的兴趣十分浓厚,天时地利人和,短短两年半,尚健生物得到了迅速成长。

国际化 分步走

翻看尚健生物的大事记,都与创新研发有关。

2018年1月,吕明入选高新区(滨江)新一轮“5050计划”人才,获得创业启动经费、研发补助、融资补助等相关政策扶持。

2018年7月24日,尚健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抗PD-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临床试验注册审评受理。

2018年9月25日,尚健生物获得首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同月,重组抗PD-l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这是尚健生物成立以来首个获批临床研究的产品,标志着公司肿瘤免疫治疗管线布局取得重大进展。

“尚健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独立研发、合作研发以及项目转让等多种开发模式。”吕明说。此前,为了快速推进项目开发,尚健生物在保留部分产品联用权益的基础上,与石药集团就重组抗PD-l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尚健生物实验室

“尚健生物在研管线都是创新品种,我们未来一定会走国际化路线,但这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 我们目前重点关注是国内的临床需求。”得益于国内药物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药物研发周期已经缩短很多。接下来一年,尚健生物还会有多个品种的创新药物申请进入临床研究。“如果之前的PD-1项目是我们获得的首个中国临床批件,那么未来的几个项目,我们将实施中美双报策略,同时申请中国和美国临床研究,迈出我们国际化的第一步。”

为了加速推进多个创新药物产业化,尚健生物正在筹建抗体药物产业化生产基地。

回想创业经历,吕明觉得,从科研工作者到企业管理者的转变,既是理念的转变,也是眼界的拓宽,要办好一家企业,光埋头苦干专注研发还不够,必须重视临床实际需求,接轨市场。

来源:杭州市滨江供稿中心
责任编辑:赵丹丹 谢鸣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