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盲姑娘用声音描绘内心世界

河南学习平台2019-12-30
订阅
作者:朱颖江 吉亚南

“我虽然看不到,但我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把我的世界描绘出来,讲给大家听。”17岁的李冰对记者说,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个姑娘看不到自己的笑容有多美,无法分辨白天黑夜,她用手感知、用声音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妙世界的追求。

讲故事 获得全国大奖

再有几天时间,李冰就17岁了。在生日到来之前,李冰收到了中国盲文图书馆颁发的获奖证书,她说,这是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努力,李冰(右)获得了很多奖项

李冰是一位盲人,在河南省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上九年级(初三),从小喜欢朗诵、讲故事、唱歌,2019年10月到北京参加了由中国盲文图书馆和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盲人讲故事比赛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她也是河南省唯一的获奖选手。

“冰冰(指李冰)聪明好学,语感好、声音悦耳,在各种朗诵比赛中都获得过大奖,这次去北京参赛,在全国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和她平时的努力分不开。”李冰的班主任老师刘青说,获奖证书是对李冰的认可,也是对她的鼓励,让她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未来的生活。

刘青说:“这次比赛难度很大,时间也很紧张。知道难度大,但我还是愿意去挑战,帮助冰冰展示自己,不让她有任何遗憾。”

2019年9月6日,刘青接到“我和我的祖国”盲人讲故事比赛的通知时,距离正式比赛的时间不到2个月。刘青说,李冰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朗诵比赛,她不担心李冰的表演能力,担心的是这次比赛的选题。

“我和我的祖国”盲人讲故事比赛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大赛举办方对选题有严格要求,选手要从自己的角度讲述祖国70年来的变化。而且,这次比赛名额有限,需要经过市里和省里的选拔,最后胜出的选手才有资格到北京参加全国比赛。

刘青说,李冰以前参加的比赛没有特别的要求,选手选择自己熟悉的诗歌或故事进行表演即可。这次比赛对她和李冰来说都是挑战。

确定让李冰参赛后,刘青就和李冰商量选题。李冰出生后就双目失明,她看不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如何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让李冰说出生活的变化,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师生俩反复沟通后,决定从李冰家衣柜的小变化,反映祖国这7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确定选题后,李冰将自己家衣柜的变化和自己衣服的变化写成文字,刘青给予修改。经过层层选拔,李冰代表我省参加比赛。站在全国比赛的大舞台上,李冰发挥得非常出色,获得了二等奖。

说起这次获奖,李冰自称有些意外。她说,和她一起比赛的选手,有很多都是专业学过朗诵和音乐的,她没有学过专业知识,比赛的时候心里很忐忑,在得知获奖后特别开心。

艰难求学路 成就大梦想

李冰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名叫李雪,这对双胞胎姐妹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才待了7个月就提前来到这个世界。她们出生时,俩人的体重加起来才2.5公斤,在保温箱里靠吸氧维持生命,当她们俩离开保温箱的时候,眼睛也失去了光明。医生解释失明是因吸氧过多导致的。李冰双眼完全失明;李雪右眼失明,左眼有微弱的光感。

李冰8岁那年,被妈妈送到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盲文,妹妹李雪则在普通学校学习。李雪因视力原因,在学校上学时经常被同学欺负,随后,她也来到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姐姐一起学习。

姐妹俩是不幸的,但她们又是幸运的,她们遇到了刘青这个认真负责又富有爱心的好老师。在学校,姐妹俩形影不离,下课的时候她们就在一起唱歌。刘青发现她们的声音特别好听,就有意识地培养她们,挖掘她们的潜能,让她们的天赋得到最大的发挥。

李冰、李雪的爸爸长年在外地打工,妈妈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一家人的生活特别困难。姐妹俩学习盲文,需要大量的作业本练习盲文拼写,但因家庭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钱买专用纸,每周双休日姐妹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妈妈到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家找废弃的挂历和传单,回到家后把挂历或传单裁剪成一样大小,然后用针线装订到一起当作业本用。

李冰和李雪对文字特别敏感,语感也强,每次语文课上,她们朗诵的课文都特别有感染力。刘青发现俩孩子朗诵的特长后,就找来许多诗歌锻炼姐妹俩的朗诵能力。李冰声音清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每一次朗诵都能很好地将诗歌内涵表现出来,李雪也不亚于姐姐。家里没有钱给她们买专业设备,姐妹俩就跟着广播学,相互比赛。小小年纪,姐妹俩就经常获奖。

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刘青对姐妹俩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看着她们一天天长大。在李冰12岁的时候,刘青又发现了李冰的音乐天赋。当时,李冰听人吹葫芦丝,听完后将乐谱唱了出来,刘青立即找来一个葫芦丝,让李冰试着吹,小姑娘没有丝毫胆怯,拿着葫芦丝试了音调后,就依葫芦画瓢吹出了整首曲子。

“我知道姐妹俩爱唱歌,但没有想到李冰竟然能听懂乐谱。”刘青说,她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李冰妈妈,可李冰妈妈却说:“学习音乐有啥用?家里也没有钱让她学音乐。”

刘青不想让李冰的音乐才华被埋没,当时,她在QQ群里讲了李冰的事情,希望爱心人士能够免费教李冰学乐器。很快就有爱心人士回应,答应教孩子学习。学习音乐需要系统培训,虽然有爱心志愿者帮忙,但李冰的家庭情况,无法帮助她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家里的困难没有成为李冰追求音乐的绊脚石,她说,自己既然可以跟着广播练习讲故事,也可以听别人演奏曲子自学乐器。如今,李冰通过自学,掌握了葫芦丝、长笛、非洲鼓等乐器的演奏。

李冰接受记者采访时,兴高采烈地给记者展示她的才艺。李冰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的音乐声在教室里回荡。收起葫芦丝,李冰又吹起了长笛,但长笛声并不悠扬。当记者提出疑问时,李冰笑着说,她的长笛没有笛膜,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

“笛膜很贵,又容易破损,我平时演奏就用塑料纸代替笛膜,或者用手指按压发出声音。因此,笛子的声音不清脆也不悠扬。”李冰丝毫不在意这些,她更享受的是乐器带给自己的快乐。

刘青说,李冰现在是小老师,自己学会葫芦丝后,就教班里的同学一起学习吹葫芦丝。现在,班里所有的学生都会演奏葫芦丝了。

“当老师很辛苦的,我感觉特别简单的曲子,可同学们就是学不会,第一次教的时候有些着急。后来,我想到刘青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从来都不发脾气,我们学不会的东西她就耐心地教,直到大家学会为止。”李冰说,现在,她教同学吹葫芦丝的时候不再着急,她也特别享受当老师的感觉,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大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李冰很乐观,没有因为自己失明而自卑,她说:“我看不到,但我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学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知识。”

李冰还说:“我虽然看不到,但我可以用声音把自己的世界描绘出来,把我感受的美好表达出来。”

李冰在学习之余,和李雪成立了一个小社团,她们通过手机和外界交流,和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给各种影片配音。李冰说,她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她可以选择张开双臂去迎接挑战,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焦作日报记者 朱颖江 吉亚南)

(原载于2019年12月27日《焦作晚报》6版)

来源:焦作晚报
作者单位:焦作日报社
责任编辑:聂鑫 李远 田建光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