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一般是指古代帝王所穿的礼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又称龙衮。在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非常珍贵的龙袍。这件龙袍长2.1米,袖长4.4米,袖肥1米,下襟宽度为2.3米。袍以绯红色素纺绸为里,鹅黄缎面上分绣金色团龙及江崖海水、吉祥八宝图案。整件袍服用金线共绣有十条团龙——前胸、后背及两肩各绣一团正面升龙,前后下襟各绣两团升龙,两袖各绣一团侧面的升龙,气势威严。因此称为“黄缎绣金龙净十团袍”。显而易见,这么大的龙袍并不是给人穿的。那究竟是给谁穿的?又是何人于何时从何地所进献的呢?
乾隆皇帝为泰山神进献龙袍
“黄缎绣金龙净十团袍”在泰安市博物馆馆藏的139件套国家一级文物中,因规格之高、形制之大、做工之精美,而备受人们瞩目,当地人又称它为“泰山龙袍”。龙袍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丝绒线刺绣而成,每种颜色由深至浅又可分为四种,色彩达二十余种,呈现出一派富贵祥和的景象。虽然历经数百年,龙袍仍然五彩炫目,熠熠生辉。
据典籍记载,这件龙袍是乾隆皇帝于公元1777年进献给泰山神的。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在传统山岳信仰中,泰山神多着袍服形象出现。历代帝王也是对泰山神尊崇有加,汉代时泰山神被称作“泰山君”,唐代唐玄宗李隆基将其封为“天齐王”,到了宋代,宋真宗赵恒又封其为“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加封其为“天齐大生仁圣帝”,至此,泰山神的地位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尤为一提的是,宋真宗在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后,又给他想象出了一位皇后,封其为“淑明后”。就这样,泰山或君、或王、或帝,还有皇后为伴,俨然是一位人间帝君,其着装亦“黄袍加身”。
在泰山周边一带有着给泰山神灵“送袍布”这样一个习俗,逢神仙诞辰和民俗节庆时,信众从四面八方赶至,朝山进香的同时,还进奉给神灵衣物,以表对神灵崇敬之情。而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明清时期,泰山神虽去帝号,其帝王的装饰并没有改变,向泰山神进献袍服早已成为了社会风俗,宫闱中犹为盛行。
龙袍为苏州织造府奉旨制作
据了解,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来泰山的帝王,也是来泰山次数最多的一位,一生中共10次来泰安,6次登岱顶,留下诗文近两百首,在位六十年间先后御赐岱庙祭器344件,其中就包括这件“黄缎绣金龙净十团袍。”
皇帝的龙袍上有九条龙,因为“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数里最大的数字,代表了九五之尊,那为什么泰山龙袍上却有十条团龙呢?泰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黄缎绣金龙净十团袍”象征着十全十美,这件龙袍不仅是皇帝御赐泰山神专享的,而且还把泰山神抬到了与帝王平起平坐,甚至多一条龙的地位,这充分反应了封建社会君权和神权的高度统一。
据记载,泰山龙袍是由当时著名的苏州织造府所奉旨制作的,苏州织造为清宫所属三织造之一,织造负责上用(皇帝所用)、官用(官员所用)、赏赐以及祭祀礼仪等所需丝绸的督织及解送,做工精细,至善至美,虽历经久远却保存完好,舒文为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三年间的苏州织造,乾隆四十一年东巡时,命舒文具体承办。
“黄缎绣金龙净十团袍”为研究中国祭祀史与服装史,以及清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丝织刺绣的技术发展还有衣冠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泰山龙袍是一件兼具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国宝级文物,堪称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