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河县:“挂”在半山腰的学校 藏在血脉里的“密码”

陕西学习平台2019-12-10
订阅
作者:陈俊 田丕 郭飒

在安康,乃至整个陕西教育界,白河高级中学都是一个传奇。

传奇之处有二:其一是,该校在“地无三尺平”的白河县,因其特殊的位置和超高的设计建设难度而有着“陕南奇观”之誉,被许多前来报道的媒体称之为“挂在半山腰的学校”;其二,在全市范围内,该校连续近二十年不断创造着高考成绩的奇迹。不断有远远近近的兄弟学校甚至教育局同仁前来参观考察,但似乎总是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该校领导告诉记者,每次有考察的同仁,学校都原原本本地提供各项制度专册,甚至发去电子版,还带他们四处参观、听课观摩。“自习怎么上,备课怎么备,学生怎么管理”,全部和盘托出、无一隐藏。

“挂”在半山腰的学校——陕西白河高级中学。

10月24日,记者一行走进白河高中,探究在传奇背后,深藏在该校血脉里的“密码”。

有情怀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由于地势和经济条件较差等原因,随着县城人口急剧增加,曾位于白河县城中心地带的白河一中早已不堪重负。不仅是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面临类似困境。一时间,白河县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到达顶峰。

必须择址新建一所高中,白河的教育才能发展,还能盘活全县教育资源。时任领导大胆的决定,给白河教育事业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穷县要办强教育,小县要办成大教育”。2011年11月11日,白河县高级中学建设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县的十大民生工程正式动工。举全县之力,终于解决了4亿元建设资金问题。

记者了解到,新址是唯一从理论上最适合用作建设用地的地方,但近40度的陡坡,难住了许多规划专家。最终,在同济大学教授的科学规划下,利用坡底高差调整校园内交通网络,合理布局建筑。校内各处由步行通廊连接,雨雪天气学生不用打伞可在校内自由穿行,堪称绝妙。

2014年秋季开学,白河一中及二中、三中高中部迁移合并至新校址,更名为白河高级中学。新校园水平投影面积16万平方米,配有全塑标准化400米环形跑道,能同时容纳5000人上课、4500人用餐,新面貌带来新气象。白河县高级中学于2016年8月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校”,2019年9月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升学率也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

白河高中的校建史,就是举全县之力办好教育的生动体现。但,支撑白河高中持续发展的,远不止此。

“其实,我们只是长期坚持了自认为比较有效的一些做法。”白河高中校长田世广告诉记者:“一是教职工的苦干、实干;二是对教师管理的评价公平、公正;三是依制度管理,形成了敬畏制度,严守制度的学校文化。而这些,才是学校能够持续高位发展的内驱力,不是一日可以形成的。”

记者原以为对高中教育最大的支持莫过于倾全县之力新建学校,然而该校领导班子却认为,“最大限度地给予学校用人自主权才是对教育的最大支持!”

办好教育要靠教师。该校认为,白河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是给钱给编制能够说明的。而是在全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并且赋予白河高中最大的用人、选人自主权,让该校历任校长能够放手抓管理,放手培养教师队伍,最大限度激发出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才是该校能够长盛不衰的“真经”。

虽然现任校长田世广不是土生土长的“白河一中人”,但从他的口中,能够听到其回忆亲眼看见上任校长牛玉斌累倒在他面前时的动情,能够感受到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年年到校陪教师过教师节的温情,能够体会学校年年都有教师外流,但年年都有教师储备的自信和广大教师比成绩、比业绩、从不比关系的豪情,更能表现出他作为传承者,对白河高中这些来之不易良好氛围的呵护和坚守。

有理想的地方就会有希望

在白河高中,老师于学生,既是良师,亦是益友。

这种融洽的关系不光体现在一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老师这里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35岁的高三18班吕少英老师,是文科班的班主任,也是一名数学老师。

在他看来,教学考的不是知识,而是人。“我们在教学上是一步一步走的,首先是不厌其烦的打好学生的基础,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弥补他们的弱点和缺点。”吕少英的“招数”还在于对学生手把手的教,不让学生轻易产生似懂非懂的感觉,“如果学生有了觉得自己会了的感觉,在后面他将面临不会的风险。”

教学是“本分”,但是白河高中的老师在课余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他们不光抓住教学,对于学生在青春期的思想波动,也相应地承担了部分排忧解难的工作,做起了“知心妈妈”。

吕老师说,学校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他们一方面引导一方面督促,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望。

教学上,白河高中有自己的独门“秘籍”,那就是“以慢制快”,多讲快讲的情况在这里没有发展的空间。

吕少英老师以数学为例,“高一和初中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领下,我们每学期有一个过渡教材,把初中和高中衔接起来。一方面是从学习程度上起到过渡,另一方面也是和同学拉近感情。学生到新环境,需要对学校、老师、课程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虽然增加了过渡课程,进度比别的学校慢一些,但是实践证明我们这样的起步连接是合理的。”

在高三物理老师谢培成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作息时间表,从早上6点整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半,12个半小时的时间全部在学校度过。

老师的坚守和敬业,让白河高中连续两年培养出黑明梁、李勇等考入清华等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在这里,教学相长得到完美体现。

每一名走进白河高中的学子,在开始新学期之始,他们的情况都会被老师们认真研究。谢培成说,“班主任会在开学一个周之内,把班上所有代课老师召集起来开会,分析研究班上每一名学生,相当于医生进行‘诊断’,所有学生都要诊断出来,然后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让这些学生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潜能。做教育就要做到这个程度,不能急功近利。”

从一个细节能够看出白河高中对于老师教学的细致和严格:无高三教学经历的教师要求全部手写教案,其他教师至少有一本手写教案,“三表”、作业练习试题评讲、试题分析等要写在手写教案上,书写要规范。

不仅要求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过程,特别要求教师要重视备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上,原则上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备详案;集体备课拒绝抄袭,要精心设计,规范编辑;要认真进行二次备课,要有教学反思。

学校各学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语文、英语、化学、生物、历史的导学案模式、数学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物理“课堂任务单”模式、政治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地理的“三转五让”模式等等,百花齐放,异彩纷呈。2018年,语文备课组的“五五导学法”教学模式获得安康市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一等奖。

有梦想的地方就会有光亮

初冬的午后,阳光透过校园步道斑驳的树枝洒向大地,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沐浴阳光,畅谈理想,一派和谐美好。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对于白河高中的学生而言,这个“摇篮”不仅遍布他们成长的足迹,更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阳光。

提起黑明栋、黑明梁两个人,在白河高中甚至整个白河县都不陌生,不仅因为在2018年的高考中,哥哥黑明栋考上了浙江大学,弟弟黑明梁成为全市唯一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兄弟二人家住在白河县最偏远的一个典型深度贫困村安乐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养家,供他们上学。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兄弟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中考以全县前十名的成绩考入了白河高中。

进入高中,就意味着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然而,兄弟俩对未来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用教了他们两年的班主任谢培成老师的话来说:“第一次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大学目标,黑明梁只定下了一本,黑明栋直接不敢写!”潜力大,但性格腼腆、缺乏远大理想是谢培成老师对他们最初的印象。为了增加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谢培成让弟弟黑明梁担任自己教授的物理课课代表,并给兄弟俩在住宿上“开小灶”,四人间的宿舍,除了黑明栋、黑明梁二人,还安排了两名只有中午到宿舍午休同学,这样一来,谢培成就能经常在晚自习以后到宿舍跟兄弟俩聊一下最近的学习情况,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

事实上,在白河高中,“开小灶”的学生并不是个例,在学期一开始,老师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细致地了解,针对一些重点学生和部分偏科学生,班主任将他们归类分配给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包抓措施。学校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把教师的包抓过程、结果与年度考核奖惩挂钩。

给每个学生一米阳光,这似乎成为白河高中老师们的共识。在阳光的滋养下,黑明栋、黑明梁从中考全市排名400多名到高三第一次联考全市前15名,此时,他们不仅把学习当做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对今后的人生更是充满信念。

“看着这所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看着这里的学子将梦想一次次带到远方。我相信,这里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今年正在上高三的学生陈亚韩的一句话也道出了众多白河高中学子的心声。两年前,陈亚韩在中考中以全县第六名的成绩被白河高中录取,这样的成绩也迎来了其他学校的青睐。但是陈亚韩从来没有犹豫,他的家人也从来没有犹豫,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没有错。“虽然我目前有一些偏科,但老师给我制定了学习计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大的突破。”面对未来,陈亚韩信心满满。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白河高中副校长王加成说。

因为热爱与信任,所以执着与坚守。在众多的白河学子和学生家长心里,白河高中就是他们内心的血脉传承。这也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白河高中始终保持着学生不外流的关键所在。

来源:安康日报
作者单位:安康日报
责任编辑:李清泉 刘振华
陕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