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西县:绿染松漠 大地生金

内蒙古学习平台2019-09-09
订阅
作者:汪丽娜 郭景超

——林西县农牧业重点产业发展纪实

九月的林西,秋高气爽,硕果飘香,松漠大地迎来了又一个丰收之年。

近年来,内蒙古林西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产业,以品牌化视野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一批势头强劲的龙头企业和新型服务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万千农牧民走上了小康路,传统农牧业正向现代农牧业美丽嬗变。

做大主导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林西县突出质量导向、绿色导向、效益导向,以改造传统产业、开发优势产业、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持续推进“5531”工程,到十三五期末,全县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中草药5万亩,经济林5万亩,肉驴5万头,家禽500万羽,肉牛10万头,优质牧草1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经济林10万亩,形成甜菜、设施农业、林果、杂粮杂豆、中药材、肉牛肉驴、生猪、禽蛋等特色主导产业。新城子镇的林果产业、十二吐乡的设施农业、统部镇的肉牛养殖、五十家子镇的种牛繁育、新林镇的药材种植、大营子乡的大田蔬菜均已形成规模。

全国生态文化村,“九佛山野果”自治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地——林西县七合堂村。

目前,全县发展甜菜10万亩,是内蒙古重要的甜菜生产加工基地。以内蒙野果为主的高效丰产经济林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果品5万吨,产值1亿元以上,果品远销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并出口到泰国、缅甸、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中药种植面积达到8.8万亩,有黄芪、板蓝根、桔梗等10余个品种,跨入“全国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行列。发展设施农业3.4万亩、肉牛存栏19 万头、肉驴存栏4.4万头、家禽饲养突破400万羽。跨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行列。“冷山”绵白糖、老三区杂粮、天拜山饮品获得自治区名牌产品,德青源鸡蛋供应香港市场,恒丰绿谷等有机农产品进驻一线城市大型超市,“九佛山野果”通过自治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一个个特色农牧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品牌日益响亮,成为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

建立利益联结 实现企农共赢

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层次。林西县积极探索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推动农牧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2018年8月,林西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脱贫摘帽的国贫县。他们始终把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依托佰惠生、正邦、德青源、恒光大、天拜山5个龙头企业,发展“甜菜、生猪、金鸡、中药、野果”五种富民产业,将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使其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4方面收入。实现村村有1—2个主导产业、户户有1—2个扶持项目、人人有1—2个脱贫门路,确保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每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林西县大营子乡老君沟圆梦新村。

金鸡产业是国务院扶贫办推行的12种产业扶贫模式之一,它主要采取“组织引领、政府投资建厂、企业租赁经营、贫困户多渠道受益”的方式建设。林西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设计养殖规模240万羽,总投资3.75亿元,其中林西县政府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德青源公司生物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1.25亿元。政府固定资产建成后租给企业使用,企业每年按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支付租金,每年支付2500万元,租期15年。目前,养殖场已实现满产运营,高峰存栏青年鸡60万羽,蛋鸡188万羽,日产蛋量达到174万枚,带动 3505 人从中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79人,累计净受益资金达到2580万元,年底获益贫困人口将达到8000人。

国务院扶贫办推行的12种产业扶贫模式之一:金鸡产业扶贫模式落地项目——林西德青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2018年5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在林西县举办了“全国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培训班”,考察学习林西德青源“379”扶贫模式。“3”是公司在生产经营中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不低于职工总数的30%,“7”是把公司七个方面关联业务由林西推荐的企业或合作组织承担,使贫困人口参与受益的总比例达到70%以上,“9”是保证租金收益90%以上用于贫困人口。

内蒙古恒光大药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总投资2.37亿元,年可加工中药饮片4500吨、配方颗粒3000吨、植物提取物600吨,是一家集中药育苗、种植、代储、技术服务、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药观光养生、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

内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

佰惠生集团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甜菜全产业链型现代化企业。通过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市场”运营模式,正邦集团200万头生猪、德青源公司240万只蛋鸡、祥达瑞林1万头安格斯种牛繁育、天拜山5万吨果饮加工品等一批项目纷纷投产。北京岳各庄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温氏集团60万头生猪养殖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以品牌化种养殖基地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产业正成为林西经济发展新引擎。

北京岳各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效果图。

北京岳各庄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效果图。

发展产业园区 增强发展活力

林西县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大力推行“园区+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贫困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变背井离乡求职谋生为守家在地就业致富,实现了由千家万户单打独斗向规模经营合力攻坚的转变。2019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集中各类要素资源,投资8000万元,重点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让每一个产业园区都能达到“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有力、减贫成效明显”。

林西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区域绿化工程,依托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建成农牧业产业园区26处。

投资1.2亿元、规划面积2万亩的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是以产业、文化、旅游结合为导向,以林三线公路为基点,向两翼辐射的“U”型产业园区,逐步构建山、水、林、田为主的产业连接点与产业集中圈。

林西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区一角。

林西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区一角。

2017年开工建设的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总投资10.3亿元,以生态修复为基础,按照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相结合的思路,实施“1+4+N”模式。“1”是突出一个主题,即生态修复,“4”是培育都市农业观光、生态农业产业、生态沟域经济示范、休闲农业体验四个产业园区。“N”是打造精准扶贫、郊野运动、养老养生、休闲度假等多元项目,是一个多树种、多业态整区域绿化和文化、旅游、扶贫、群众健身相结合的生态综合体,全新的生态景观风貌,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塞外草原上。

在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林西县始终坚持集聚化、规模化、园区化、组织化发展方向。

科学确定产业。根据县域坡耕地多、水浇地少,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实际,依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确定主导产业。

加大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林西县“十三五”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县财政投入产业奖补资金5.8亿元,撬动金融资本17亿元发展甜菜、林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为推进规模化种养殖、形成园区聚集效应提供政策支撑。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用好政策支持的杠杆,建好农牧业企业、合作社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带贫减贫机制,实现产业项目增值、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开创了“1+4+5”产业脱贫林西模式。

创新带贫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富民产业,建好带贫减贫机制。德青源“379”模式成为全国扶贫带贫减贫机制新范例。

绿染松漠 ,大地生金。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一组组金色的数字,犹如一串串美丽的诗行,镌刻在3933平方公里的绿色大地上。

今天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创新求变的林西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全面开启跨越赶超新征程!

来源:赤峰日报
作者单位:赤峰日报社
责任编辑:张兆民 宋军
内蒙古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