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山东泰安泰山区泰前中学“试水”剧本创编

山东学习平台2019-11-29
订阅
作者:张颖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中学成立创客动画实验室以来,加入社团的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动画制作和拍摄技术。动画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与制作也在美术老师李杨绘画工作室的助力下进行的有模有样。“硬件”问题顺利突破,“软件”缺失的矛盾却日益凸显出来。学生们早已不满足于拍摄现成的剧本,如何进行剧本创编,成了摆在创客动画社团学生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课堂从学生熟悉的戏剧节目入手,借助形象化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戏剧、剧本的一般特点,从故事改编开始,加入剧本元素,启发创意和想象。

课堂一开始,播放了《卖油翁》的皮影戏。《卖油翁》是七年级下册一篇寓言故事,生动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皮影戏的演绎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皮影戏和原文故事,发现了剧本与寓言故事的区别,认识到了人物台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矛盾冲突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不少学生也发现了舞台场景、音乐、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无形之中,关于戏剧、剧本的入门知识被顺利解决。

在掌握了剧本创编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们跃跃欲试,准备一试身手。《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诗意简单自然,写的是清明佳节,诗人赶路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思入酒家暂息以摆脱凄迷纷乱心境的故事。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在诗歌教学中,这首诗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点来体会:一是诗歌中呈现的凄迷而又美丽的意境美,二是全诗戛然而止于牧童“遥指”的余韵美。可以预想,这两点,也正是学生剧本创编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试水”创编的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决定用含蓄婉转的古风音乐来表现诗歌中的氛围,有的决定用中国古代山水画作为故事场景,有的小组决定把诗人如何发现牧童作为台词设计的核心,有的将诗人如何赶往杏花村作为故事发展的高潮。各种灵动的创意被学生们设计到纸上,基于诗歌理解基础上的创编在古诗小创客们富有个性化的解说中变成了一行行的台词。有的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对诗歌中的细节也不放过,有学生问到:“诗中的清明节在古代文化中是怎样的一种节日?单纯理解为为亲人故友扫墓是不是不合适?”并在课下第一时间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古代寒食节的风俗,清明佳节古人游春逛景,扫墓、踏青、插柳等民俗活动,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丰富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

剧本创编的“试水”课,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教学方式的另一种路径,让学生在另一种文学形式中体会古诗之美。借助剧本创编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与想象,让学生在古诗与剧本的碰撞中体会到个性创造的喜悦与幸福。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泰安通讯站
作者单位:泰安市泰山区泰前中学
责任编辑:王居森 张尚友 姜丙阳 郑志侠 徐坤杰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