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进京5周年 | 从河南淅川渠首到北京:共饮一江水

北京学习平台2019-12-17
订阅
作者:任珊

渠首北京小镇。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渠首附近,一条条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小巷,颇具京味儿。这是初具规模的“北京小镇”,小巷里的民俗馆、茶馆、戏曲馆、相声馆和手工创意馆等正在装修,预计2020年“五一”正式对外开放。

“在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建设这么一个京味儿小镇,体现了北京和水源地人民‘共饮一江水’的友谊和联系。”来自北京的施工方、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渠首“北京小镇”项目负责人刘超说。

从渠首到北京,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长1200多公里,是那么遥远。然而,因为“共饮一江水”,两地人民又如此亲近。行走在水源地的南阳、十堰两地,随处能看到北京和库区人民协同发展、共同护水的印迹。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耿亚伟 摄

“让北京市民放心喝南水”

201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移民,张晓茹家是全村搬迁第一户,带了个好头。那时,还在上小学的张晓茹自告奋勇加入移民政策宣讲团,利用放学时间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宣传。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作为渠首所在地,保水质、护运行责任重大。“渠首护水队”就此成立,队员中就有张晓茹。如今,就读于九重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张晓茹带头组建义务护水队,还为团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护渠小分队”。除了义务宣传环保知识,每逢周末、节假日,她就约上同学、朋友,步行几公里去清理南水北调干渠周边的生活垃圾。

5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护水队伍中。

渠首水清岸绿。

在渠首陶岔,总能看到一位独臂老人,在两侧的堤岸上走走停停,一只手拿着火钳,全神贯注地捡拾着垃圾。老人名叫李进群,被称为“守护渠首民间第一人”。49年前,在修建丹江口水库引丹渠首老坝时,他遭遇意外失去右臂,渠首闸修好后,每天坚守在渠首打扫卫生、捡垃圾、看护树木。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渠首开闸送水之前,我每天要捡好几桶垃圾,现在连半桶都捡不到了!”看到渠首环境的变化,年过古稀的李进群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护好丹江水,“让北京市民放心地喝南水。”

除了专业护水队,库区企业职工也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护水。图为国家电网南阳供电公司职工在宋岗码头清理堤岸垃圾。

自通水以来,南阳市在水库库区成立了5支共2000余人的水上清漂和岸上护水队伍,进行全天候保洁,全市保水质、护运行巡查队伍达8286人,对保护区域逐级开展常态化巡查。

“这是水库的上游方向,汉江之水就是通过上千公里的输水渠道,被源源不断输送到北京。”泛舟碧波荡漾的丹江口库区,湖北省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总工程师陈进春现场打上来一桶水,舀出一瓢,倒入一个个水杯中让来自北京的客人品尝。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丹江口水库水质109项指标因子中,106项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这意味着,水库的水只需经过常规净化处理即可饮用。

为确保一库净水北送,十堰市始终把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作为第一任务。在距离市中心不远处的“五河生态环境治理展示中心”,记录着水源区几条河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全过程。

“五河”指的是汇入丹江口库区的神定河、剑河、犟河、官山河、泗河。此前它们的水质均不达标,属于重度黑臭水体。其中武当山境内的剑河,又名“九渡涧”,是武当山的母亲河,在武当山香炉院汇入丹江口水库。

长久以来,由于武当山集镇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直排剑河,一度造成剑河水质污染严重。为此,武当山特区先后投入160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统筹使用近2亿元资金对剑河河道进行内源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如今的剑河绿树成荫、水清见底,水质达到Ⅱ类。其他四条河流的水质也大幅改善,犟河水质达到Ⅱ至Ⅲ类,泗河水质达到Ⅳ类,官山河稳定在Ⅲ类,神定河已消除劣Ⅴ类。

淅川县护水队员在库区水面清理打捞漂浮物。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该县成立了2000人的专业护水队伍,对库区进行全天候保洁。

农民走上绿色致富路

行走水源地,没有了昔日的厂矿企业和网箱养殖,更多的则是现代化的绿色种植基地。

“我们的软籽石榴‘喝’的是丹江口水库的天然纯净水,‘吃’的是原生态有机肥。”在抖音上,淅川县县委书记卢捍卫变身主播,做起了代言。

作为渠首工程所在地,淅川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但也因此戴上“紧箍咒”,为了保护水质,库区周围有“铁律”: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村民们收入来源怎么办?近几年,淅川找到了一条两全其美的方法——生态种植。

九重镇张河村是软籽石榴专业村之一,南水北调渠首陶岔总干渠穿村而过。在北京对口协作资金的支持下,2015年以来,村里把6000亩地流转给一家企业,农户拿土地入资,而且“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按每亩800元“挣租金”,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还可以返聘,每月赚佣金3000元,年底村委会、公司和农户按1∶4∶5的比例分红。

村民采摘收获的软籽石榴。

“平时我和老伴儿就在石榴园里干些除草、施肥的简单活儿。”正在石榴园里忙活的村民王宏周告诉记者,靠着“三金”全家年收入将近4万元,“比以前强多了。”

软籽石榴个大味甜。除了当地的水土和光照,还离不开科学种植。

“北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垄上的除草布,还给我们带来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用上之后既节水又节肥。”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峰介绍,使用了水肥一体化后,果园采用滴灌式灌溉,每次浇水一棵树只用八升水,单位亩产提高了一到两成,裂果率也下降了一半,大果更多了。

又是一年丰收季,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行陡坡村500亩柑橘示范基地的果园里,弥漫着浓浓柑橘成熟后的清香,果农赵建华脸上挂满笑容。果农们种的是被称为“果冻橙”的网红水果爱媛38号。

技术负责人胡泽军告诉记者,由于紧邻丹江口库区,受库区小气候效应影响,加上山上光照足,十分适宜柑橘生长。“我们的爱媛‘喝’的就是丹江口的水。北京还支持300万元用于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丹江口的水蓄到我们的高位水池,通过自流压力进入我们的灌溉系统,既节水又节肥,解决了柑橘生长的后顾之忧。”胡泽军解释。

“以前我们种的都是老品种,挂的果子大小不一,不好卖。现在这种卖得好,价格也上去了。”赵建华和老伴儿每天在此帮工,老两口月收入4000多元。和赵建华一样,许多行陡坡村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为了回馈水源区,2014年以来,北京每年拿出5亿元,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助力水源区村民脱贫致富,并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焦剑 制图

协作“补”上民生短板

十堰市茅箭区鸳鸯中心学校,几名孩子正在音乐教室里表演非洲鼓。鸳鸯中心学校创建于1963年,主要解决茅箭区胡家村等三个行政村520户百姓及辖区企业职工的子女入学就读。然而,近年来随着学校周边和武当山机场周边发展,辖区和进城务工子女不断增多,学校变得越来越拥挤,许多设备设施也亟待改善。2018年,学校改扩建被列为当年重点建设项目,并于当年8月动工建设。

“北京对口协作的750万元全部用于改扩建工程的基础和主体建设,今年9月1日,原址新建的鸳鸯中心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校长胡耀平开心地告诉记者,新的校园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于一体,总共9个教学班,方便了600名适龄儿童就近上小学。现在孩子们不仅有新教室,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计算机教室、心理咨询室一应俱全。“通过对口协作,不仅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还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大城市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京鄂对口协作也让老旧的玉虚街华丽换装。位于武当山脚下的玉虚街是武当山玉虚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玉虚路及步行街改造项目被纳入对口协作项目,北京先后投入1150万元资金。违章建筑被拆除,道路上铺设大理石御道、小料石多功能道、青石人行道,安装上景观灯,栽植了银杏、桂花等苗木,还精选真武大帝修道成仙等神话故事,雕刻6块地面浮雕铺设在御道上。改造后的玉虚街,形成了完整的步行街,干净又气派。

对口协作,让河南、湖北水源区民生领域突出短板“补”了上来。

南阳淅川县思源学校、栾川县三川镇养老中心、邓州市杏山引水工程等一批打基础、强民生、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北京和水源地共100多所中小学“手拉手”,北京还选派专家赴水源区开展示范讲学;组织1000余名骨干校长、教师赴京交流学习和跟岗培训;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等13所高校与北京的相关高校建立了结对合作关系;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与郑州儿童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一批知名医疗机构深化合作。

水相连、心相通

过去5年,北京紧紧围绕“保水质、助扶贫、强民生、促转型”的主线,聚焦精准脱贫,采取“市级统筹、区县结对”协作方式,协调各区、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感恩回馈水源地人民。

据统计,北京市区两级共安排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重点在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民生事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支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16个区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16个市、县、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各区累计支持资金2亿元用于结对发展。如今,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启动,一些对口协作示范项目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京豫、京鄂合作模式也更加多元。

5年来,北京与河南、湖北两省还累计开展各类政务、商务对接交流活动1000多次,两省水源区吸引北京地区企业投资达1000多亿元。中关村科技园积极开展园区共建,农林科学院、京能集团、北排集团、北控集团、首创集团、清控科创以及碧水源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水源区建设。

淅川县渠首“北京小镇”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北京小镇”二期——民俗街项目2019年11月启动,项目包括特色餐饮、农家乐及精品民宿,并配套建设商业广场、文化广场、水系景观等。这里将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核心,集科普教育、健康养生、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旅游小镇。而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北京小镇”由北京首创集团牵头,协同北京住总集团、首农集团、首旅集团等大型国企以产业导入的方式,整合协作资金,合作建设运营。在水源地,还能看到更多的北京印迹:在南阳市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一条顺义大道已经竣工;邓州城区东南的北京大道旁,一座崭新的北京路学校成为附近4000多名学生成长的园地……

从政府带头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5年来,北京和库区人民同饮一江水,水相连、人相亲、心相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早已由一项水利工程,变成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

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5周年,刚刚到密云区老干部局上班三个多月的李崇非常激动。她的家乡就是河南南阳唐河县,经历过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搬迁。当她登上密云水库白河大坝,看到家乡的水流淌在密云水库,不禁潸然落泪:“我也应像家乡的南水和密水相融一样,融入这片生机勃发的沃土。”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么咏仪 肖名焰
北京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