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书记谢高华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但部分义乌的市场经营户、商会代表、村民代表等各界群众,仍一大早自发赶往衢州和当地群众,一同送别谢高华。
“一条马路八盏灯,高音喇叭响全城”
1982年,接到来义乌工作的调令,时年51岁的谢高华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不过他没有推诿,当场表态服从浙江省委决定。
到达义乌时,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派窘境。
义乌土地少,资源贫,老百姓吃不饱饭,生活很艰苦,整个县城也破破烂烂。老百姓编了一句话,义乌县城就是“一条马路八盏灯,高音喇叭响全城”。
可如今的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已经成为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城市。这场蜕变中,谢书记与义乌人有数不尽的故事...
谢高华与孺子牛
1982年4月4日,浙江全省首个县文联在义乌成立,也就在同一个月,谢高华赴任义乌县委书记。他来义乌,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力排众议,拍案决定筹备1983年5月在义乌召开纪念冯雪峰同志诞辰八十周年暨首届全国性的“雪峰研究学术研讨会”,并拨专款给神坛村修路建桥。
我又不由地想起2003年去拜访谢书记时,他为我题写的“孺子牛”墨宝。以前在谢书记老家,我曾多次凝望他家墙上挂着的那幅书法作品,正是浙江省委老书记王芳同志书写给他的,只有三个大字“孺子牛”。我想,这字里的信息表达出了一位老上级对谢书记一生工作的充分肯定与尊重……(鲍川)
笑容里流露着对百姓的爱
我与谢老有过三次近距离的接触,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一脸的笑容。那是一种谦逊的笑,一种宽怀的笑,一种慈祥的笑。谢老的笑容总能让人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也因此许多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把他当成亲人。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省政协要出一本《浙江改革开放40年记忆》,采访谢高华书记和几位义乌市场早期经营户。初稿完成后,专程赴衢州谢老家中,请他对书稿亲自审核。见一大帮义乌人去看他,谢老特别兴奋,他热情地留我们在家里吃饭。他翻开我送他的书说:小潘,我们见过面了。我真的很佩服谢老的记忆,不过一面之交,他都不曾忘记。(潘爱娟)
好好学习 努力创业
2018年10月23日,我接到义乌工商学院宣传部的电话,说是下午谢书记要去参观学院。在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后,他说最好的房子应该是学校......
那一天,谢书记还与工商学院外国留学生、衢州籍学生进行了亲切交谈,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创业。没想到,一周年后刚好10月23日这一天,谢书记竟然与我们永别了!(徐庆丰)
义乌没有忘记,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你知道吗?每次我回到义乌,第一脚踏上这块涌动的热土,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冲动。”这是谢老对义乌的深深眷恋。
义乌百姓说,义乌遇上谢高华,是一件幸运的事。谢老却说,他到义乌时,幸运的是正好赶上一个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转折时代,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了他“有为”的机会。
谢老从来没有在义乌人民的视线中消失,他已经在义乌人的心中成为了永远的丰碑。(何恃坚)
谢老,一路走好
夏心
这,是一个哀伤的时刻
您走了
一个义乌人民铭记于心的人
这,是一个悲痛的时刻
在义博会的特殊日子里
您走了
遥想当年
您,
带领义乌人民改革破冰
书写“义乌精神”
成就“义乌传奇”
耄耋古稀,归隐家园
但
一拨又一拨义乌人民
看你、敬你、爱你
今天,您走了
或许,
天堂里,没有病痛
只有微笑,只有温暖
但
我们哭了
因为
您是改革先锋
您是最美奋斗者
您是真正的英雄
如今
您的肉体
已随风而逝
但是,您的灵魂
永远在我们身边
谢老,一路走好!
悼念谢书记
谢谢您,谢书记,义乌人民不会忘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