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丨看“张家港港”前世今生 寻城市发展印记

江苏学习平台2019-10-13
订阅
作者:苏栋汇

港口是临江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由“内向”转为“外向”的见证者。

江苏张家港,因港得名,依港而兴。从这个港口的发展,可以窥见张家港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发展轨迹。

繁忙的港口 苏栋汇 摄

张家港港是国际著名的商港。这里原是一个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荒凉古渡。清道光、咸丰年间(1845~1855年),张氏后裔在今张家港市保税区(金港镇)张家埭东端将镇山与香山间的水沟疏浚成河,名张家港,由今张家港桥处入江。清末,在江苏江阴沙田局登记注册。

1968年,群众参加张家港港建设(资料图片)

建设中的张家港港(资料图片)

1968年,口岸建港,最初是作为上海港的战备港和分流港。

1969年7月,建成4个泊位和7个江心浮筒,并开始试产。

1970年,正式投产,主要业务是分担上海港国内煤炭及木材的转运任务。当时由于张家港港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港口建设一度徘徊不前。直到1982年,改革开放的东风给张家港港吹来了发展的新机遇。1982年11月12日,张家港港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是全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之一,也是长江港口中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1983年5月7日,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货轮“日本商人”号成功靠泊张家港港(资料图片)

198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江苏省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的批复后,张家港市正式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此时港口建设开始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1992年,随着张家港保税区和张家港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外资不断进入,港口码头建设由西向东迅速发展,港务局与香港永嘉集团合资经营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张家港永嘉化工码头有限公司。1993年,煤炭公司接卸第一艘矿粉船“明海”轮,标志着张家港煤炭系列化泊位投产。

1996年,张家港港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80.8万吨,集装箱突破11万标准箱。2006年,张家港港成为全国县域口岸第一个亿吨大港。

港口夕照。马晓东 摄

此后,长江流域首条直航东南亚的件杂货班轮航线、前往韩国仁川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相继开启,张家港港一步步发展成长江流域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如今的张家港港,作为长江沿线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长江岸线80.4公里,可停靠5万吨级大型货轮、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与140个国际港口通航通商。

保税港务码头。王佩 摄

天然不冻不淤良港。(资料图片)

2012年,获批设立江苏省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苏栋汇 摄

2019年,随着“张家港湾”的建设加快推进,张家港港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张家港湾”上起老沙码头,下至段山港,全长约12公里。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引下,张家港计划累计投资37.6亿元实施“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将现存的沿江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以生态之笔擘画长江最美的“最后一道湾”。

张家港湾效果图

围绕长江岸线的优化调整,张家港港也将进一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通过强化污染防治、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化手段与港口各领域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港口的“生态圈”,实现“张家港港”与“张家港湾”的同频共振、比翼双飞。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保税区(金港镇)
责任编辑:李燕 许建国 朱贺 唐韵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