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炜,原南京市溧水区科技局局长,从事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工作四十多年,为溧水发展“五梅(莓)”(蓝莓、黑莓、杨梅、草莓、青梅)特色林果、做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作出了贡献。2015年退休后,余炜加入“五老”科技志愿者队伍,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与到“三扶两创”工作中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关心、扶持、帮助广大青年农民创新创业。
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热心人
“刚从大学出来,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乏管理经验,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陈超,晶桥镇笪村人,2012年6月从兰州大学商学院毕业,回家后,他承包了500亩丘陵山地,准备从事农业综合开发。
余炜知道这一情况后,便主动与陈超取得了联系,帮助他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开发杨梅、茶叶、板栗等经济林果,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余炜还帮助陈超创办了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三年时间,公司就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和南京市科普为农服务站。
在陈超缺资金时,余炜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0万元,支持陈超创业,并帮助他另外筹集资金60万元,还先后从市、区农业、科技、社保、财政等部门争取到250余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有力地加快了基地建设。
“经常带他到山上地头,教他一些果树整形修剪、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技术。”经过余炜的指导和帮助,加上自身努力,陈超成为了南京市大学生创业之星,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科普带头人。看到陈超不断成长,余炜感到无比欣慰。
做青年农民创新创业的引路人
近年来,余炜发挥自身的特长和科技优势,热情帮助一批青年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军人物。傅家边村的马红松、马红旗、马其君等青年农民创办的南京绿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溧水区绿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千亩大棚草莓和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在余炜的帮助下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溧水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旅游农业,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
洪蓝街道女青年邱燕,在傅家边精品草莓园承包种植草莓的举动引起余炜的注意,他随后便与邱燕结成了科技帮扶对子,主动提供信息、技术、草莓良种种苗和科技咨询服务,还帮助邱燕从市关工委和市农林局争取到10万元帮扶资金。
据了解,现如今,邱燕承包的草莓基地,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每亩大棚草莓的销售收入达3万元左右,草莓基地也被认定为南京市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做青年农民创业致富的知心人
青年农民袁永生有创业的基础,但缺乏创业的信心。余炜多次带他到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石湫街道芊芊杨梅园参观考察,增强了他对发展杨梅等特色经济林果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余炜的推荐和共同考察选址,袁永生承包了晶桥镇笪村的320亩荒山坡地,用来发展杨梅、蓝莓、桃、梨、茶叶等名特优新品种。余炜还帮助他创办了南京福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溧水区和晶林果专业合作社。
袁永生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紧缺,余炜夫妻从工资积蓄中拿出30万元,支持袁永生创新创业。为了帮助袁永生少走弯路,余炜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马锦义教授编制了《南京福晶生态园总体规划设计》,明确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和农业、科技、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并与江苏省农科院进行产学研合作,重点搞好杨梅等特色果品的精深加工。
经过短短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奋斗,南京福晶生态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司发展已初展形象,被市、区科协定为科技帮扶示范基地,320亩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有望列入2019年国家级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
余炜以一人之力带动了一群人,用大爱温暖了一片土地。余炜本人也荣获了“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勤政廉政好干部”、“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