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60岁了 作曲人何占豪将在杭举办三场作品音乐会

浙江学习平台2019-05-08
订阅
作者:马黎 杨琳惜

吴煌 摄

今年,《梁祝》60岁了,人人都能秒哼旋律的那首小提琴协奏曲。

3天前,5月4日,陈钢接到一个电话——

“喂,陈钢。”

“你是谁?”

“我何占豪。60年啊,60年前的今天,你弹钢琴,我拉提琴,这才是《梁祝》真正首演啊!”

昨天,台上的何占豪说到这里,台下的所有人忍不住鼓掌。

“好激动,到了杭州,到了浙江,就到了娘家。”修身黑色西装、背心、白衬衣,扣子扣到第一颗——不是所有人都能穿好三件套的,眼前这个86岁老人身上的精神气,是音乐养成的。

何占豪,世界级著名作曲家,1958年率“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与陈钢联袂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年5月27日,作品首演于上海兰心大戏院,一炮而红。

5月9日至11日,浙江省庆祝《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问世60周年暨“今夕何夕”何占豪师生音乐作品三部曲系列活动将在杭州举行。一共三场演出——何占豪作品音乐会、何占豪学生代表作品音乐会、何占豪筝乐作品音乐会将相继在杭州剧院和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何占豪将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音乐会。

年轻时的何占豪

曾是浙江越剧团乐队成员

他用小提琴拉越剧

2012年,钱江晚报《文脉》栏目曾专访过何占豪。这个音乐老顽童指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你看帅不帅?”

7年过去,老顽童依然风度翩翩。

老先生多年来的作息是这样的,晚上8点多吃晚饭,睡到晚上10点起来开工作曲,凌晨两三点睡到早上7点多。下午4点半到5点,是他的快走锻炼时间。

发布会上,何占豪手里其实捏着一个稿子,但一点不看,一口气说了20分钟。

“为什么《梁祝》会出现在我这样一个人身上,不可思议。因为我17岁才接触小提琴,18岁才开始拉。”而这60年里,何占豪反复说起的一句:“没有越剧就没有《梁祝》。”

他是诸暨人,听着越剧和绍剧长大。12岁来杭州,进了浙江文工团当演员,后来转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

“毛主席说,中国一穷二白,但是一张白纸上可以画最美的图画。这句话激励了我们这批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人。当时前苏联的世界级小提琴家来杭州表演交响乐,而我们呢,浙江越剧团16个人,铜铃齐奏。我们这批小青年就对作曲老师讲,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可以把世界乐器拿过来,这才开始学习小提琴。”

小提琴和民乐混搭在一起演奏,在当年来看,太叛逆了。演奏到很得意的时候,团里有一批演员激烈反对:停止,你们破坏了越剧风格!

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何占豪当时很懊恼,“那时候学小提琴不容易,杭州一个专业小提琴老师也没有,我找到之江大学的语文老师,在这个业余老师那边学的。”

这时,著名二胡演奏家贺仁忠出现了,他亲自教何占豪如何用小提琴拉《二泉映月》。

1957年夏天,何占豪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管弦系小提琴专业的一名学生。“其实我在音乐学院,小提琴水平倒数第三名,但演出时拉《二泉映月》,只有我能独奏,他们都给我伴奏,包括俞丽拿在内。”

1958年初,上音管弦系成立“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成员包括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张欣、朱英等。

所以,何占豪说,为什么我会用小提琴拉越剧,其实源头在浙江。

《梁祝》的主旋律

是从尹桂芳这里“偷”来的

1959年正逢国庆十周年,“实验小组”讨论搞一个小提琴协奏曲,给新中国献礼。当时上报了三个选题,《女民兵》《大炼钢铁》和《梁祝》。

“当时我们的党委书记叫孟波,是延安来的老作曲家,他毫不犹豫地在《梁祝》上画了一个钩。他说何占豪既会越剧,又会小提琴,只有这个有希望。”何占豪感叹,没有孟波的一锤定音,也就不会有《梁祝》。

于是,何占豪与同小组的丁芷诺合作,开始创作。

在浙江越剧团工作多年,许多熟悉的越剧旋律都在何占豪的脑子里,比如协奏曲中“同窗三载”小快板主题,就是根据他以前写的越剧折子戏“跑驴”中的一段插曲改编而成的。

小的段落有了,但全曲摄人心魄的着力点在哪里?

上海人民大舞台当时在上演尹派越剧《红楼梦》,他接连听了几个晚上。尹桂芳那句“林……妹……妹……呀”情意笃深的吟腔,一下子触动了何占豪。他用具有戏曲风格的演奏手法,在小提琴上反复试奏,创作了全曲的核心:《梁祝》爱情主题。

后来,何占豪见了尹桂芳说:“我的《梁祝》主旋律是从你那里‘偷’来的”。

小的合奏写好后,大的管弦乐队的配器他们不会写。当时,何占豪找到作曲系的陈钢来帮忙,两人重新规划,旋律主要由何占豪写,钢琴伴奏和乐队伴奏由陈钢写。

初稿完成之后,他们在院里演奏,到祝英台投坟殉情就结束了。

孟波问,“为什么没有化蝶?”

何占豪回:“人死了不会化蝶,我们年轻人不相信迷信。”孟波就说,还是要加上“化蝶”,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作,也是我们的传统。这才有了尾声中的一段“化蝶”,缠绵悱恻又充满新生力量。

1959年5月4日,《梁祝》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首次试演;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剧院由俞丽拿首次公演。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静默了几秒,霎时掌声雷鸣。从这天起,《梁祝》风靡全国。

本周的三场演出

还能欣赏到大师的诸多遗珠

如今,何占豪还在创作《梁祝》。前段时间,群体古筝加钢琴的新版《梁祝》在上海亮相。

民族音乐现代化,他说了一辈子,也一生追随。他将《梁祝》改编成了高胡、二胡、琵琶和古筝协奏曲。这次音乐会上我们能听到两个版本:5月9日何占豪作品音乐会,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孔朝晖担任《梁祝》小提琴独奏;5月11日何占豪筝乐作品音乐会,由60台古筝带来《梁山伯与祝英台》。

26岁,因为《梁祝》一曲成名,但何占豪也替自己的其他作品感到委屈。“《梁祝》把《莫愁女》《孔雀东南飞》《别亦难》等一大批作品湮没了。”

这次的音乐会上,杭州人终于有机会听到这些遗珠了——管弦乐《胡腾舞曲》、二胡协奏曲《蝶恋花》、越剧清唱剧《莫愁女》、筝·乐·诗《陆游与唐婉》,我们还能欣赏到何占豪老师的学生代表李汉颖、谈声贤、翁持更、刘建宽、杨浩平、陈国良、林梦、汤小东、孙建国、张斌等人的音乐作品。

浙江很多作曲家都是何占豪的学生。他看着身边齐齐坐着的一排学生,继续说——“虽然你们都是大师,但希望你们能把探索精神代代传下去,把民族的艺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作者单位: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陈相利
浙江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