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摄
“这街景古香古色,真是大气又漂亮!”为献礼国庆70周年,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历时两个多月,对辖区内颐和园路中央党校南门外的璞玉园和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夜景照明提升。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点亮后的璞玉园和文化活动中心的仿古建筑、景石、绿植交相辉映,为冬日里夜间出行的人们,带去了方便与温暖。
风景秀美的玉泉山和西山坐卧一隅,京密引水渠与小清河潺潺碧流,两岸“风随柳转声皆绿”。青龙桥街道在“三山五园”的怀抱中,传承着新时代的故事。它是北京市海淀区重要的文化策源地,更是“挖掘新动力、构建新形态”不断创新和实践的重要载体。
元代初期,水利专家郭守敬引水入昆明湖,在湖外建桥,以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青龙”名之,便叫“青龙桥”。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历史最悠久的市镇之一,历史传承到今天,新时代街道提出“美丽宜居和谐青龙桥”的愿景,下大力气在“疏整促”、厚植文化底蕴、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
徐鑫 摄
违建变花海 二河开21号院的“前世今生”
“以前这里私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现在大片的花海和现代艺术区取而代之,期待它成为下一个京城休闲娱乐的打卡地。”日前,青龙桥街道辖区内的二河开艺术区组织了“为城市减负,为发展赋能”政务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群众感受二河开的“前世今生”。
二河开21号艺术区,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与北五环厢白旗桥交汇点西侧,与圆明园遗址公园北墙仅一墙之隔。昔日,这里曾是五环内最大的一个违建群,二河开21号院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从2004年开始,其产权主体首农食品集团下属的盛华四合公司开始将土地出租,在二房东手中,陆续形成各类无规划手续房屋约8.5万平方米,居住人口约1万余人,安全隐患突出,环境秩序脏乱。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海淀区城管执法局和盛华四合公司联手,拆除各类违法建设约12000平方米,清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废品收购站2家。2017年2月22日,二河开21号院违法建设正式启动大规模拆除,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和北京市国资委、首农集团三方合力,青龙桥街道和海淀区城管执法局发挥主力军与突击队作用,共拆除二河开地区违建8.5万平方米,绿化成了面积达257亩的林荫花海。
21号院违建拆除后,盛华四合公司根据海淀区政府和首农集团的统筹安排,围绕实现“留白增绿”转型升级的新思路,结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数字创意主阵地”,二河开21号艺术区应运而生。
“现如今的二河开21号艺术区内有包括美术馆、公共艺术广场、音乐空间、摄影基地、联合办公空间、青少年户外营地和公共绿地等功能设施。”工作人员介绍说,入驻的还包括互联网、教育、动漫、设计、科技、金融、青少年体育和中医科普等行业的多家公司企业。
由于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二河开的摄影基地非常受欢迎,婚纱摄影项目预订尤其火爆。据了解,艺术区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服务本地5+3”的发展设想,即服务“5公里半径辐射区所能涵盖的人民群众3小时下班后的夜生活”,将围绕“健康生活”“艺术参与”“休闲放松”等主旨开展多项活动。
徐鑫 摄
数字版“三山五园”竖起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地标
“快给我和颐和园背景合个影!”在青龙桥街道文化科技融合展示中心数字“三山五园”展前,赵女士和“三山五园”有了第一次数字版的接触。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赵女士是居住在辖区内的摄影爱好者。“从年轻时候,就一直在拍‘三山五园’。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的摄影设备也从之前的卡片机更新换代了好几个,变成了专业的单反相机。如今我看到了数字版的‘三山五园’,感受了高科技的魅力!”
不用脚步计量,就可以让“三山五园”在眼前动起来。2019年5月,青龙桥街道文化科技融合展示中心暨数字“三山五园”展正式对外开放。首次展出的内容将“三山五园”景观元素与视觉特效融合,创造出穿越时空、重返历史、亲临实境的虚拟现实体验。
由青龙桥街道与利亚德集团共建,青龙桥街道文化科技融合展示中心位于红山口八号院、“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核心区域范围内,展览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共分为九个展示区域。通过不同种类的现代化科技展陈手段,多方位呈现青龙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独特的皇家园林景观、繁华的古镇商业景象以及科技文化相结合的街区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展示中心设立了“创新传承”智慧教室展区,将北京八一玉泉中学“三山五园”特色校本课程的课堂“搬”到了现场,由学校地理、历史、信息技术学科老师组织,以“探索园林之美: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初探”课程为内容,利用智能信息化环境,辅以VR全景技术、多媒体视听、智能穿戴等设备,让参观者仿佛跟同学们一起坐在课堂里,感受颐和园之美。
展示中心由青龙桥街道与利亚德集团共建,利亚德集团是青龙桥地区重点服务企业,其全球视听科技产品及应用平台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2018年,青龙桥街道与利亚德集团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发挥青龙桥街道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和利亚德集团的科技、人才优势,共建展示中心,以共同推动青龙桥地区深挖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
青龙桥街道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战略合作,青龙桥街道进一步与利亚德集团建立了牢固的长期合作共赢关系。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推进“三山五园”与青龙桥文化科技融合的研究与成果落地。在利亚德集团各类新型产品和项目中,选择技术与条件成熟的产品嵌入北京海淀文化内涵,让科技创新发展成为历史文化传播的新引擎。
互助友爱为志愿服务赋予全新内涵
在不断擦亮“三山五园”这张海淀“金名片”的同时,建成“文明街道、活力街道、宜居街道、平安街道”,也是青龙桥街道着力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颐和园义务指路队队员们准时来到颐和园东宫门前,用中英文双语,为游客们提供着咨询、问路等志愿服务。近年来,青龙桥街道开拓义工服务领域,打造了亮丽的志愿服务名片。2008年以来,该服务中心受民政部表彰2次,被北京市评为先进及表彰12次。
作为指路队的发起人之一、现在的团队领头人高玉红已志愿服务超过1万小时。“被人接受服务是一种快乐,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这支队伍中,队员们虽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年龄段,但却都传递着爱心正能量,我们将继续努力。”高玉红说。
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2006年8月12日成立,从最初的12人自发在颐和园东宫门义务指路,到如今的百人团队分散在各景点提供全面咨询服务。13年间,义务指路队放弃了无数个双休日和节假日,每次“出勤”都接待近千人次的问询量。截至目前,义务指路队已为百余万人次游客指路和排解困难。
2019年暑假,青龙桥街道组织“青之帆”第五期暑期义务助学的15名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和地区受援助的青少年,走进青龙桥街道文化科技融合展示中心,感受街道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参观中,北京科技大学的哥哥姐姐牵着弟弟妹妹的小手,一起模拟驾驶宇宙飞船,感受高科技的力量。
“青之帆”义务助学服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青龙桥街道遍栽梧桐,让这群“金凤凰”落户,让志愿服务助力莘莘学子成长,让孩子们的人生扬帆起航。“上周北京市海淀区福缘门社区的第18期义务助学服务刚刚开课。我们将继续不断总结和改进助学工作,把这项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下去。”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老年人不知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为解决这一问题,青龙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邮电学院联系,引进大学生开展“夕阳再晨”服务,让大学生与社区老人进行一次忘年的沟通与交流。
几年来,相伴夕阳红义工服务队先后为阳台山老年公寓、东岳老年公寓、千禾敬老院等的老人开展联欢、演出等活动;先后为18个社区老人开办手工编织培训,分别教会老人绳艺、串珠等工艺,编织了爱心结、手纸盒等生活用品;组织书法培训班8期,参训老人达400多人。“现在正进行的一期就有60位老人参加,大家越学兴趣越浓,一再要求将这些活动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