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七十二峪|闻仙峪

陕西学习平台2019-12-02
订阅

编前语:秦岭是中华地理的自然标识之一,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七十二峪”在今天已是秦岭陕西段的重要代名词,由周灵国、谢伟主编,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秦岭七十二峪》(上中下)图书,列述了秦岭北麓的226条峪道,“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编辑部摘选其中的113条峪道陆续刊发,让大家真正认识秦岭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大秦岭,保护我们的“父亲山”。

闻仙峪。 谢伟 摄

闻仙峪,也称闻仙沟,古称闻仙谷,位于周至县楼观镇道文化展示区正南的秦岭北麓,峪口外是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道文化主题公园区,峪口位于百竹园内。峪口海拔551米,东距田峪口直线距离约1.1千米,西距东观峪口直线距离约1.1千米。

闻仙峪峪长3.46千米,面积275公顷,海拔520~1260米,内有小河,发源于海拔1260米的秦岭半截梁北坡,水量不大,清澈甘甜,流域面积2.59平方千米。相传古时这里有十八个瀑布,形成了“十八景十五潭”的奇妙景观。峪口内数百米的洞宾泉所在地,便是“闻仙十八瀑”的第一瀑。在瀑布上面是一座连接说经台与显灵山的“神仙桥”,这里就是声名远播的楼观八景之“石涧鸣泉”。

闻仙峪峪内山清水秀,峰、林、洞、泉、瀑、潭相互交融。溪流萦回曲折,水质清凉甘美,跌宕成瀑,聚水成潭,有动有静,自然有趣。闻仙峪景点与老子炼丹楼景点路线相通,进入峪道,茂密的植被,清澈的溪流,宛若走入仙源。现在峪道内水量减少,十八个瀑布大部分不复存在,现有青牛瀑布、碧玉链瀑布等。沟内除洞宾泉外,还有洞宾戏牡丹、蛟龙出洞、连理枝、瓮潭、二仙下棋处、玉皇庙、太白庙、石楼观、南天门等景观。

老子讲经台。 无忧散人 摄

闻仙峪峪口的百竹园灵仙池,是拜祭显灵山老子铜像的最佳位置。传说唐开元年间老子托梦给唐玄宗,玄宗委派人员从显灵山掘得老子玉像,后请至兴庆宫祭拜,显灵山因此得名。2012年在显灵山上落成了老子铜像,高达24米,占尽楼观台东侧之形胜。老子像立于六十花甲子祭神台之巅,凸现于层林之上,亦真亦幻,俯瞰众生,尽显圣哲气象。老子雕塑,也是闻仙峪的地理标志。

传说闻仙峪因陈抟老祖和华县县令来此造访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相传,北宋时苏东坡为凤翔通判,多次在楼观台吟诗做赋,闻仙沟是必经之地,这里也就留下纪念苏轼的“怀苏亭”,而吕洞宾修行时饮用的一泓清泉也就被后人称为“洞宾泉”,闻仙沟口这个神仙常来常往的地方,当然就叫“聚仙亭”。

银杏树。 张应斌 摄

闻仙峪及其周边的几个峪道都属于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楼观台森林公园始建于1982年,是林业部最早批建的全国十二个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1992年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1997年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景观之一”。这里还有世界高纬度、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品种园;有繁育号称“国宝”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珍兽馆;有井深1700余米,日出水千吨,富含18种矿物成分对人体有益的地热温水服务系统。森林公园有木本、草本植物千余种(78科197属),其中竹类150余种,千年古树,名木花卉,蔚为壮观。

(摘选自《秦岭七十二峪》(中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锦茹 刘振华
陕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