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镇江激情拥抱,造就了江南漕运的“十字黄金水道”。近年来,镇江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内涵,统筹推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生态修复和航运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激发大运河活态遗产的生命力,为镇江打造“高品位、高颜值、高效益”的城市文化旅游名片奠定坚实基础。
运河广场
黄金水道——激荡厚重历史文化底蕴
镇江是京杭运河江南段的源头和连接南北段的枢纽,沿京杭运河南下,经常州、无锡、苏州可达杭嘉湖平原;北上则通扬州、淮安,至山东、河北等省,自古就有“九省通衢”“漕运咽喉”之称。
满眼风光 马爱华 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破天子气”的断岗之举,使丹徒水道通过凿断的京岘山长冈,直接北入长江,这一举动成就了镇江江南运河最重要口门的地位。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不久,着手开展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疏浚,让镇江出现在这条古代高速路的节点上,纵贯东西的长江与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在这里十字交汇,形成长江中下游的“黄金十字水道”。自此,“南北渡者皆以京口为通津”,镇江河段成为与江北运河对接的主航道。镇江“京口闸”,就是唐宋时运河上赫赫有名的“江南第一闸”。唐“安史之乱”后,南粮北运逐渐成为定制,史称漕运,而镇江是这条水运线上的重要中转口岸,其中著名古渡口之一便是西津渡,这也是历代封建王朝运输生命线上的“咽喉之地”。
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镇江,境内全长42.74公里。原河道自镇江京口南下,蜿蜒向东经南门宝塔湾、丁卯桥、丹徒镇、谏壁越河,向南穿越丹徒辛丰镇,沿练湖东侧,绕丹阳西门、南门至城东七里桥,依陵口、吕城镇至常州武进止,河道浅窄多弯。京杭运河往昔舟楫如林,两岸行栈林立。如今,水系清宛流转,草木别致芬芳,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水陆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常年有苏、鲁、皖、沪、浙、赣、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镇江段运河上航运,年货运量达1亿吨,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4倍,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它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轴,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繁忙的运河 孙悦萌 摄
保护传承——铸就运河遗产文化之基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镇江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镇江市确定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76处,包括谏壁船闸、虎踞桥、丁卯桥、西津渡历史街区、新河街等。
自2010年起,镇江市陆续实施运河文化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工程,推动古运河沿线相关遗址遗迹考古调查与发掘,推进长江运口、练湖和吴国遗址群等运河遗产的考古调查研究工作;推进镇江博物馆扩建、镇江民间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迁建工程,以及郭礼征故居内江苏电力博物馆、李公朴故居等建设;编写大运河文献资料书目,创作了以运河为主题的微电影《虎踞桥》、歌曲《江河缘》、扬剧《茶山女人》、戏歌《一眼看千年》和一批美术书法作品;举办了民俗文化周和美术书法大赛等文化展示传播活动;组织扬剧《花旦当家》参加江苏20台优秀现代戏大运河沿岸巡演,在南京保利大剧院首演;组织5个非遗项目参加“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策划《流韵——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出土文物精粹展》在镇江博物馆展出。
镇江博物馆
文化+旅游——焕发浓郁时代芳香
镇江市提出,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把文化价值传承好,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持续扩大镇江运河文化旅游影响力;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借助旅游的翅膀传播和弘扬文化,让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让运河这一厚重的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西津渡新貌 袁曾亭 摄
“昭关头立塔,栈道脚登船”,西津古渡是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唐宋以来的码头遗迹、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明清的阁楼,西式小洋楼,在西津渡古街悉数可见;“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这里曾是镇江运河边最繁华的地方……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镇江打造大运河风光带文化旅游的天然优势。近年来镇江恢复了丁卯桥、许浑别墅、石淙精舍等景点,形成夹岗岚浮、虹桥揽古等运河景观;打造“运河第一街”——新河街,复建“千年运河古建筑”;推动大运河江苏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古运河文化展示馆;提升运河景观和夜景亮化工程,建设运河沿线慢行系统,控制运河景观视线走廊,保护运河沿线空间形态;梳理运河沿线遗产、地名和故事,开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培训。
西津渡胜地 马爱华 摄
镇江利用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等资源编制7条“运河文化之旅”线路,包括:江河交汇风貌之旅、宗教祈福之旅、运河人文之旅、运河生态之旅、恒顺香醋研学之旅、航空小镇体验之旅、丹阳眼镜风尚之旅,从世业洲到丹阳眼镜城,从金山寺到镇江博物馆,带领游客感受时代变迁中的江南水乡;打好“运河牌”,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新兴文化业态与旅游融合发展进度;打造西津渡街区等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完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恒顺香醋小镇、西津渡旅游风情小镇文化功能;开展大运河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建设旅游产品集散地,让流淌千年的运河水在今天激荡着时代的交响,诉说着高质量发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