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兴水利民水育人 碧水长流水美城

江苏学习平台2019-12-13
订阅
作者:陈月

江苏淮安,因"淮水安澜"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安人民带着对水的敬畏之情,逐步走上相生相伴、和谐发展之路,由水患、水难、水灾到水利、水福、水美,绿水长淮带来了河清海晏的安澜景象,扮靓了四水穿城的水岸家园,沁甜了淮安人民的幸福生活。

淮安,明清两代称为清江浦,自古就是南北襟喉,江浙衡要。淮安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被称为“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是中国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一部淮安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兴水史。

清晏园

清晏园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原先主要是督理漕运,奉旨管理天下粮仓。清朝期间,因黄河夺淮,共有56任45位河道总督在此驻节过,前后经历216年。清晏园依托淮安内城河文渠河为起点,以内涵丰富的治水历史文化,秀丽典雅的宜游环境,独具特色的水情教育成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文渠河,是淮安的内城河。从最西外城河一直到下游,即淮安区的里下河地区,贯通整个老城区。文渠河的起点就在清晏园。该河将里运河的水调上来后在市内循环。清晏园作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是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之一,因为河道总督府清晏园是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治水古衙署旧址,又是全国文保单位,治水历史底蕴深厚,是弘扬江苏水文化和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境内河湖交织,水网密布。占地面积近千亩,风光秀美、宛如仙境的樱花园,就坐落在淮安城区的古黄河畔。

樱花园

古黄河淮安段的前身,是横贯江淮大地的淮河。自宋末黄河改道入淮泛滥七百年,导致这块土地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荒凉、贫瘠、枯槁。1998年,周恩来诞辰百年之际,以总理喜爱的樱花命名的樱花园,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了。樱花园依托城市水保建设,东接母爱公园,西临古淮河上中国南北分界线红蓝对接的球体,北靠国防园,南倚淮安主城区,成为淮安人民游乐身心的后花园。2011年,樱花园先后获得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荣誉称号。据淮安市樱花园副主任洪彦介绍:“整个园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园种植了河津樱、郁金樱、江户彼岸樱、关山、大山樱以及染井吉野等20 多个品种,一万多株规格的樱花树。2015年樱花园实施生态景观护坡,贯通了园区的水生态系统,完善古淮河岸线生态景观。在古淮河边沿河岸线还建设鱼巢式生态挡墙护坡,形成适合鱼类栖息的场所,同时也利于水生植物生长,达到自然的协调与生态平衡。”

近年来,樱花园结合园区整体性和系统性,升级优化景观结构与功能,实施“一轴、六区、多景点” 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水利科普园。洪彦说:“水利科普园分为知水、治水、用水、护水四个板块,市民通过参观水利科普馆能够了解水知识。为市民营造一个生态的空间,一个艺术的空间,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休闲的空间,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自然之美,在自然中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

古淮河湿地公园绿意盎然

古淮河湿地公园位于淮河中下游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域。内河道长14.2千米,属古淮河下游段,具有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2016年起,通过市、区联动,先后投入4亿多元对古淮河进行治理。古淮河不仅是湿地公园的重要水体,也是淮安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全线分布北京路水厂、淮阴区水厂、经济开发区水厂、涟水水厂四处取水点。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管理发展中心主任虞洋介绍说:“我们通过古淮河湿地公园的一个内部循环系统,将下游的水提进来,进入到砾石溪,橡胶坝,从而改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水准,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内部的水系得到改善,周边的环境得到恢复,让城市的水更干净了,水景也更美了。”

历史上的淮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新时期的淮安,因治水得安澜、因兴水而美丽。先后建成清晏园、樱花园、古淮河等9个国家级、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让水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靓起来,打造出一座水利、水美、水韵共荣的秀美水城。

作者单位:淮安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骆文婕 刘辉卉 唐韵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