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广东】如何让“非遗”项目焕发新生命?粤绣代表性传承人陈逸芸这样说

广东学习平台2019-09-14
订阅
作者:隋胜伟 余兆宇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小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林瑞贤的嫡传徒弟,今年,陈逸芸获评为第六批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逸芸在点评刺绣作品。

陈逸芸的工作室,展示了一批她和师傅以及学员们的作品。菊花、鱼、鸟、松鹤、凤凰等元素,在一幅幅刺绣作品中展现的活灵活现。

陈逸芸坐在绣架前继续完成她的松鹤图,绿色的丝线随着手中针在绣布上游走,一根根松针浮现在眼前。

“这个翅膀,羽毛之间的痕迹,叫做‘水路’,这是小榄刺绣不同于其他刺绣的地方。”陈逸芸边绣边说,“水路”可以增加羽毛、花瓣在作品上的层次感、立体感。小榄刺绣完成“水路”讲究一次成型,而不是其他地区刺绣的二次加工,技术难度上更大,也更有价值。想要学会“水路”,没有几年的功夫,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她眼前的这幅30厘米宽、70厘米长的松鹤图上,白鹤翅膀上的“水路”将羽毛的层叠感生动地展现出来。陈逸芸说,单是一只鹤的两只翅膀,就要花上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

陈逸芸向徒弟传授刺绣的技艺。

陈逸芸对手工有着与生俱来的天分。七八岁的时候,她的家住在中山市小榄绣花厂附近,每天有空,她都跑到绣花厂门前,坐在绣花师傅旁边仔仔细细地看。久了,师傅们开始教她如何秀花草、鸟儿。

小榄刺绣的发展,在上世纪60年代中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榄绣花厂解散,100多位师傅被分配到其他轻工企业。

尽管氛围大不如从前,陈逸芸对刺绣的热爱并没有受到影响。结婚嫁妆的刺绣,都是她亲手完成的。

对于小榄刺绣的这份感情,深植在陈逸芸心里。她不断找寻当年那批老师傅,发现大部分师傅年事已高,保护传承迫在眉睫,建议加大保护力度。

陈逸芸在示范刺绣。

2010年起,在中山市非遗中心和中山市小榄镇政府的推动下,在小榄镇商会和各文化部门单位的支持下,陈逸芸指导中山市菊城刺绣有限公司开展小榄刺绣传承保护工作,启动申遗工作,力争把失传50多年的小榄刺绣技艺逐步发扬光大,并结合小榄人爱好菊花的风俗,重新塑造小榄刺绣的魅力。

在各方推动下,2013年,粤绣(小榄刺绣)成功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逸芸和前辈们一道,培训学员1100多名。陈逸芸参与设计、制作的刺绣作品获得了不少荣誉:《菊香》获全国金奖,《松树》获全国优秀奖,《晨曦》获国际金奖,《年年有余》获国际银奖。

为了提升小榄刺绣的水平,陈逸芸还花了3年半的时间专攻美术专业,为作品构图、美感的提升打下了基础。陈逸芸说,其他刺绣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小榄刺绣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得到各界支持,推动经典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单位:中山日报
责任编辑:蓝运良 阮志峰
广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