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山东德州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民间艺术弹鼓舞传承发展光彩夺目

山东学习平台2019-12-11
订阅
作者:郝景梅 张洋 李洁爽

山东民间舞蹈是山东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齐鲁文化特色,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代表之一。

山东民间舞蹈一般分为秧歌、鼓、灯、祭祀和假形五个种类,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审美特征各具特色,形成了端庄大方、厚重朴实、豪爽洒脱、刚柔并济的风格特点。弹鼓舞是山东民间“鼓舞”的表演形式之一,又名“花鼓”,民间相传起源于清朝晚期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

作为一种以鼓为主体的鼓舞,弹鼓舞的主要特色有三方面:一是在制鼓方法上,牛皮纸做鼓面,直径约35厘米,柳木板做鼓帮,宽约10厘米,其形状与大小类似于山东鼓子秧歌中的鼓,被称之为扁鼓;二是在执鼓方法上,左手伸进鼓帮上约10厘米长的皮带或布绳把手中,五指抓握扁鼓,轻捷方便,易于舞动;三是在击鼓方法上,右手执短鞭,配合左手做上下左右各种击鼓动作,舞姿富有变化。弹鼓舞的优势是单手执鞭击鼓,这种击鼓方式解放了对人身肢体的限制,做起舞蹈动作来更加灵活方便,在空间利用和艺术潜能方面,更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挥。因此,弹鼓舞的持鼓和击鼓方式,使舞者的动作舒展大方,步伐连贯流畅,非常具有个性色彩,在山东民间鼓舞中显得弥足珍贵,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早期弹鼓舞演员的装扮

弹鼓舞队员在排练

自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弹鼓舞已经走过14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初,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的音乐家王玉西专程到宁津县进行调研,对当地原生态的弹鼓舞进行了采风、录制和排练,并于1956年参加了河北省的民间舞蹈汇演。之后20来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弹鼓舞的传承发展曾经几次中断。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需求蓬勃发展,宁津县又恢复了跳弹鼓舞的传统,并于1979年参加了山东省民间舞蹈汇演,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重焕新颜。1980年前后,弹鼓舞多次参加德州地区和宁津县的文艺演出,1984年被山东省录入《民间舞蹈集成》,使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得到了重视和保护,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4年,弹鼓舞参加了由山东卫视和宁津县政府联合制作的鲁北抗日题材电视剧《大刀记》的拍摄,走向了更高的艺术展演平台。在该剧中,弹鼓舞以独有的民间舞蹈语言和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展现了宁津人民勤劳质朴、勇敢豪气的性格与精神特质,使弹鼓舞的艺术魅力被更多的观众所了解和喜爱,也无疑为弹鼓舞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宣传与推广作用。

村民在练习弹鼓舞

弹鼓舞参加电视剧《大刀记》的拍摄

参加电视剧《大刀记》拍摄的弹鼓舞队员合照

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弹鼓舞的角色最初仅有“鼓”和“伞”两种,均由男性表演。上世纪50年代初,经过河北省音乐家王玉西和宁津县文化馆员黄巨泉的整理加工,又增加了“扇”的角色。目前,弹鼓舞的表演人数一般由18或20人组成,多则不限。舞时,男女分列两队,前面各由一名“伞”角领队,动作稳健大方,从容洒脱。两队有时穿插,有时对面,有时跑“8”字,有时走圆场,队形变化多端,线路调度流畅。男队员姿态矫健英武,女队员身段柔美轻盈,充分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庆心情。表演时以打击乐伴奏,打击乐在伴奏中音量宏大,音色丰富,通过节奏、强弱、音色等变化,来烘托舞蹈气氛,调动舞蹈场面和舞者的情绪。由鼓、锣、镲、钹、铙等乐器组成的民族打击乐,也是整个山东地区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舞蹈动作协调一致、交相辉映,具有鲜明的齐鲁地域文化艺术特色,在民间舞蹈的表演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功能和作用。

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作为弹鼓舞的发源地,村里的男女老少对于弹鼓舞个个喜爱有加,人人都能舞上一段。在舞蹈传承上,不保守不排外不局限,传内也传外,传男也传女。无论家族、本村,还是外乡人,只要喜欢都可以学跳弹鼓舞,形成了一种家传、村传、外传的多元化传承模式。由于民间舞蹈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文化艺术类型,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因此,植根于鲁西北大地的原生态弹鼓舞,历经时代变迁而保持长久不衰。这种开放性的传承模式,充分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大气、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品格。

现代舞台上的弹鼓舞者

现代舞台上的弹鼓舞者

现代舞台上的弹鼓舞者

现在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的弹鼓舞传承人年龄最长者72岁,最小者12岁。每到冬闲、逢年过节或遇到喜庆事甚至全县的各类演出活动,舞者们就纷纷相约跳起心爱的弹鼓舞,通过奔放的肢体和朴实的情感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这种源自于内心驱动力所迸发出的舞蹈形态,与自然淳朴的村落和散发着泥土味儿的土地,构成了一幅天、地、人的自然和谐画面,体现了前焦村人共同的人生观、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整体的审美心理,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喜悦赞叹之情,成为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父老乡亲甚至全县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文化大餐。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宁津县通讯站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郝景梅 黄新 王晓璐 陶云江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