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是让每一个农户都能走上幸福路,当前一场振兴农村经济带领农户走进幸福门的深刻产业革命正在镇宁这片土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今年以来,镇宁紧扣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进特色蔬菜、生态畜禽、精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茶等农业产业发展。
“500亩”农业产业大坝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总引擎,也是镇宁提效增绩的重要抓手。扁担山镇蔬菜产业带以其服务半径短、气候条件适宜、道路交通设施齐全孕育而生,200亩卷心菜、300亩黄瓜、300亩茄子、400亩辣椒、400亩西红柿,足以丰富周边市区的菜篮子,当然农户也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前,正值黄瓜的丰收季节。据惠农康达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秀标介绍:“目前的销售不愁,因为一是产值上来了,二是质量过关,农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海口等地,或是各地老板直接订单式到现场收购。”
农户的积极性决定着产量和质量。惠农康达农业发展公司,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基地自由选择务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生产投入零成本、经营管理零风险、劳动就业零距离”,这就是产量与质量的保证。
一个公司很难带动全部农户增收致富,坝区内的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种植香菇菌棒32万棒,第一茬香菇实现丰收,实际解决30人务工问题。家住扁担村的伍秀传,妻子腿脚不便,四个孩子正在读书,他的务工收入和效益分红就能让他衣食无忧。
农户摸着钱袋子、公司算着小本子,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了,公司打算将140座的大棚全部用于安置当地贫困户,由公司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由贫困户进行生产管理,并按保底价进行产品回收,确保贫困户和农户真实算出经济帐。
农富县强、农贫县弱,目前,镇宁建设的农业产业坝区有11个,扁担山镇蔬菜产业带、募役至中箐蔬菜产业带、双龙山莲藕—草莓—中药材产业带、江龙蔬菜产业带、马厂辣椒产业带等,可种植土地面积24389.03亩,一批又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蔬菜产业和产品逐步形成。一条又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天渠正在被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