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9时25分,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宝钟。
作为斯迪克成长的沃土,宿迁始终坚持“支持全方位、服务全覆盖”,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宿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给出了“宿迁答卷”:大力实施先导产业星火工程,加快新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孵化成长和集聚集群发展,培育产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精心培育,新兴产业变“杠杆”
构建“5+4”产业新体系、大力实施先导产业星火工程、加速膜材料产业快速集聚壮大……宿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部署已然有序铺开。
围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宿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开展项目招商和企业培育工作,部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已打造形成沭阳电子通讯产业园等多个发展载体,集聚了40余家规上企业,培育形成了瑞声科技、长电科技等龙头骨干企业。2018年,宿迁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46亿元。
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学膜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金属材料制造企业……
新动能加速集聚,新经济加速成长,宿迁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撬动绿色跨越式发展的新“杠杆”。
前瞻布局,产业集聚壮“脊梁”
“斯迪克这个龙头企业一来,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纷纷聚集到我们产业园,仅生产膜材料的企业就有47家。”泗洪经济开发区新型膜材料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钟华强坦言,斯迪克的引入,生动印证了“引进一个重点项目、壮大一个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效应。
这种“链式集聚”已成为宿迁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一大特色。沭阳县电子通讯产业园、泗洪县智能终端产业园、泗洪县新型膜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引导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汇聚。
从产业洼地到集聚热土,宿迁的新兴产业集聚已实现巨大拉动效应,“链式集聚”的背后则是产业链招商在发力。一组数据见证了宿迁招商引资持续升温凝聚新动能的清晰足迹:2018年,该市签约项目289个,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13.2%,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来之不易的成绩,要归功于招商工作者的持续发力、不懈努力。
“为更好促进全市重点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我们去年编制了《宿迁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导则》(2018年本),今年又进行了修编,形成了《宿迁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导则》(2019年本)。”宿迁市发改委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处负责人郑建华说。
布局有序,落子有声。新的动力在聚集,新的活力在迸发,新兴产业集聚正在点燃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战略出新,蓄力发展新动能
未来已来,宿迁该有怎样的视野?“要坚持产业强市、以工兴市不动摇,深化‘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促转型,进一步推动‘项目增速强发展’。”这是宿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给出的有力回应。
“宿迁把先导产业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试验田’,由于先导产业属于高成长性产业,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对技术、人才、资金等要求也比较高,与主导产业相比,先导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需要对产业的发展趋势深入研判,论证产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发展重点,找准宿迁发展突破口。”郑建华告诉记者,宿迁市发改委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对全市先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产业定位、目标任务等开展研究,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宿迁先导产业的发展思路。
“在完成思路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开展先导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出台推进先导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郑建华说,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意见、一个计划、一套政策”要求,新的“升级版”“锦囊妙计”将改变“雨露均沾”式的产业支持方式,进一步提升政策指向的精准度,为“新芽”播撒充足“阳光雨露”。
毋庸置疑,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仅当下有为,而且未来可期。宿迁正拿出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真功夫助推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