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 | 杭州的城市“天际线”是如何一步步拔高的

杭州学习平台2020-01-05
订阅
作者:徐静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杭州城市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泥木、砖木结构逐渐被钢筋混凝土代替。

那些曾经矗立,抑或现在依旧矗立的大楼,成为了人们记忆的注脚,也成为了这座城市蝶变的见证。

解放前,杭州建筑工程大多为泥木或者砖木结构。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城区逐步进行了改造,主要街道两侧新建了不少建筑,但多数仍为低层建筑。到了1972年,五层楼高的华侨饭店仍然是当时较高的建筑。

红框部分为华侨饭店所在位置(照片摄于1972年)

华侨饭店(1970年 孙新泳 摄)

到了1979年,随着江城路上砖红色的11层大楼——江城饭店的竣工,杭州的天际线高度终于被打破。

杭州江城饭店,12层,高38.0米,1979年10月竣工。(2019年 赵德顺 摄)

江城饭店毗邻杭州火车站,雄踞江城路一头。它采用框架结构,解决了杭州建筑工程在地质复杂的软土地基上承载力的问题。从此,杭州也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楼时代”。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大楼,14层,高58.0米,1985年5月竣工。(摄于1999年)

浙江经贸大楼,15层,高58.3米,1986年9月竣工。(张茂法 摄)

杭州友好饭店,22层,高71.1米,1986年10月竣工。(1986年10月 胡志祥 摄)

新侨饭店,19层,高70.0米,1986年10月竣工。(摄于1993年)

浙江二轻大厦,14层,高66.5米,1987年7月竣工。(2019年 赵德顺 摄)

杭州大厦,29层,高103.6米,1988年5月竣工。(摄于1989年)

杭州之江饭店,30层,高101.8米,1990年3月竣工。(张茂法 摄)

浙江省出版大厦,21层,高75.6米,1990年5月竣工。(2019年 赵德顺 摄)

杭州供销大厦,20层,高74.0米,1990年9月竣工。(张茂法 摄)

浙江医科大学综合楼,20层,高72.0米,1992年8月竣工。(2005年 摄)

至2005年,杭州城区建成的12层以上高层建筑达900幢,建筑面积计1543.43万平方米,其中2000年竣工的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高209米、42层,为当时浙江省第一高楼。

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

近年来,杭州的“天际线”高度刷新越来越频繁,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环球中心”、来福士广场的“双子塔”、浙江财富金融中心西塔,还有正在建设的杭州之门等等这些建筑也必将会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杭州历史中的高光处。

浙江环球中心(2008年 刘浩源 摄)


来源:杭州市档案馆供稿中心
作者单位:杭州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徐静而 王铖杰 张一寒 郑霞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