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山东德州编年史之23年从无到有 高速路网建设实现大发展

山东学习平台2019-11-05
订阅
作者:张明凯

199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济德高速德州至齐河段正式批复立项,全线91公里,路基宽26米,总投资14亿元,工期四年。1997年,济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山东省境内、德州市境内没有高速的历史。

县县通高速:从无到有联网成片

70年的奋进发展,德州公路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国省干线公路快速扩容升级,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593.6公里,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德州公路路网已经形成。

现在的德州市,境内9条高速公路联网成片,21条国省干线公路四通八达,德州市已经成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山东省五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和六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公路不仅畅通了德州市人民的致富路、幸福路,也成为了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21条国省道四通八达

2019年8月21日,240省道盐济线乐陵绕城段改建工程正热火朝天地施工。这是德州市继205国道山深线庆云绕城公路之后修建的又一条一级干线公路。240省道是连接德州、济南的重要省级干线公路,同时连接河北盐山,是鲁冀间的重要省际通道,乐陵绕城段全长17.5公里,总投资4.9亿元。

庆云、乐陵外环公路建成后,不仅可降低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更进一步强化了两个城市的区位优势,优化了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发展环境,促使土地升值、产业升级、旅游升温。

然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州境内只有449.5公里的“官道”,而这“官道”实际上也只是民间的土道。直到1964年,垦利至禹城公路改建,这条宽度只有3.5米、厚2厘米的路,却是德州境内的第一条沥青路面,也是全省公路史上修建的第一条柏油路。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逐步形成,德州公路建设事业迎来飞速发展阶段,齐德路、高清路、济盐路、济德路、齐南路等一大批沥青路面逐步分批次建成。到1987年,德州境内干线公路实现油路化,成为当时整个山东省黑色路面通车里程最多的地区。

如今,德州市21条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1117.6公里,均为二级以上公路,好路率、路况水平等均位居山东省前列。以德城区为中心,县、乡、村公路相配套的现代化公路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所有县(市、区)半小时上高速

自1995年起,德州公路建设实施以建设高等级公路为主的战略转移。1997年11月,济聊高速全线贯通并与济德高速公路同时举行通车典礼,从此打破了德州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进入21世纪后,德州公路已经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发展水平。

2016年8月12日,德商高速公路主线正式通车运营,项目北起105国道,与衡德、大广高速相连,向南经武城、夏津,联网青银高速,终接德商高速夏津至聊城段,全长74.3公里。这条高速公路是G3京台高速的并行线,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条由地市公路部门担当项目法人的高速公路项目,对于强化德州市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打造内捷外畅的交通公路体系,释放高速走廊辐射带动作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也正是这条高速公路,结束了武城县不通高速的历史,自此,德州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从那时起,德州市高速路网“三纵三横”的新格局完成构架,高速路网通达程度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德州开启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高速”交通新时代。

截至目前,德州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6公里,通车里程、密度均位居山东省第6,创造了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跨越发展的奇迹。

数说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

70年来,德州市累计争取投资400多亿元,改造公路里程超2000公里,德州市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593.6公里,是1978年的1.5倍,基本通达所有乡镇。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建成通车里程476公里,干线公路密度达到15.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1.8倍。

1987年,德州境内干线公路实现油路化,当时德州黑色路面通车里程为山东之最。2018年,德州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达1100公里,路网优化升级明显,均为二级以上公路,好路率、路况水平等均位居山东省前列。

1997年11月,山东第一条高速公路——济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继沈大高速公路之后全国范围内建成的第二条高速公路,结束了山东境内、德州境内没有高速的历史。

2016年8月12日,德商高速主线正式通车运营,成为德州高速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结束了武城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稿件原载于2019年10月22日德州新闻网)

来源:德州新闻网
作者单位:德州晚报社
责任编辑:祁小丽 王晓璐 姜晖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