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印记] 春耕——犁田老农

重庆学习平台2019-03-19
订阅
作者:郑江黎、许京梦、苏畅治

阳春三月耕种忙,沉睡半载的水田等待着犁田人的“唤醒”,一头老牛、一弯旧犁、一个扶犁的老农,构成了初春田野里绝美的画卷。庄稼人都知道,水田得翻过新泥才能孕育秧苗。每到耕耘的季节,谁懂得犁田的技术,家中还有头大水牛,周围的农户便会不约而同地找上门来,请他为自家田地“松松筋骨”。塘河镇石龙门村就有这么一位犁田人,耕季伊始,他便抗起犁头,牵着老牛行走在乡间的田坎上。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物件儿可能不熟悉,但对于稍年长的农村人而言,这可是当年离不开的生产用具——犁头。印象中,它总是略微陈旧,零零星星粘着些泥土,散发出岁月的痕迹。

年近古稀,张远华看上去仍老当益壮,几十年来,一直与庄稼地为伴。早出晚归、锄草耕田,靠着勤劳的双手,生活也蒸蒸日上。

一大早,张远华带着他的“老伙计”出了门,刚淋过雨的小路还有些湿滑,踩踏过后,留下深深浅浅的三对脚印。老牛边走边吃,带着晨露的青草让它屡屡停下脚步。

半拉半拖终于行至田间。将牛赶下水,张远华轻车熟路地上好枷担。喊起独有的号子,老水牛迈开了它的步伐,为庄稼人开启一年丰收的期盼。

行走过境,犁头翻起片片泥土,张远华在后有条不紊地指挥,老水牛在前摇着长长的尾巴循规蹈矩地奔走,没过多久,水田里便出现两道颇为整齐的泥路。

精瘦的小腿在初春冰凉的水田里不停地穿梭,一路小跑,飞溅起的泥土沾满了裤管衣袖,这也正是犁田人勤劳的见证。

来来回回几趟下来,老牛已累得气喘吁吁,张远华也有些招架不住了。随意地靠在田壁上歇歇脚,抽根旱烟,待体力恢复后再重回田间。

如今,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周围种庄稼的也就五六户人家。今年68岁的何泽银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庄稼人,平常间无事,老头们都这样互相帮衬着。

自家的15亩水田需得他一一耕完不说,张远华还兼顾着附近几户庄稼人的田地。晨起而作,天黑方歇,春季最忙碌的莫过于这段时日了。

“机器哪有牛犁得好,牛犁过的田要深些,种出来的谷子颗粒更饱满。”几十年过去了,机械逐渐取代了牲畜的位置,像张远华这样靠牛犁田的早已不多见,但他却认为土方法自有它的妙处。

老水牛时而竖起耳朵似在倾听虫鸣鸟叫,时而摇头晃脑驱赶着扰人的蚊蝇,时而瞪着又黑又圆的眼睛望着辛勤劳作的人们。当主人的手靠过来时,它则乖顺地低下头任其轻轻抚摸。

除了春季庄稼地里的活计,剩下的大半年,张远华都得围着牛转。割草喂食、悉心照料,不知不觉六个年头过去了,张远华和老牛早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靠着每年10000多斤的粮食收成,张远华已是吃穿不愁,但庄稼人勤劳的本质,促使他还打算继续干个四五年再退休。可能到了那个时候,老农牵着水牛在田间劳作的画面将难寻踪迹。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网络传媒中心(江津网)
重庆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