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钓台景区
严子陵钓台,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相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友严光(字子陵)避官隐居、耕读垂钓之处,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黄金旅游线上一个著名景点。
严子陵钓台历史始于唐初,初唐诗人洪子舆的诗作中亦有游富春《严陵祠》一诗。及至中唐严子陵钓台已声名远播,当时远在长安的著名诗人如孟浩然、李白等都慕名前来拜访。到了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大文学家范仲淹出任睦州知府时(桐庐当时归属睦州府),主持修建了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了《严先生祠堂记》的碑文,这篇碑文因文采斐然,广为流传。后又被选入《古文观止》等书,成了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范文名篇。
早在1983年10月,桐庐县就在严子陵钓台景区建立了碑廊。碑廊全长53米,共有碑22方(其中古碑2方)。碑文内容大部分是赞扬严子陵高风亮节的,也有不同看法的诗文。碑文作者除历代著名文豪、诗人外,有帝王、县令,还有普通百姓。碑文书法大部分由浙江省书法家书写。
严子陵钓台景区碑廊
碑文一:《严子陵钓台文》
《严子陵钓台文》
《严子陵钓台文》
《严子陵钓台文》
《严子陵钓台文》
碑文内容:
不闻夫富春之有江乎,白帆濯濯,鲥鱼跃跃,汤汤焉历桐庐、富阳,联钱塘为一川,越中渊薮,渺乎大矣!
新安江一泻千里,入桐庐而名富春江,范希文曰:“潇洒桐庐”者是于焉。而江山胜区,实出天工造物之奇,于桐庐者独有钟乎?两岸连山,小洲并屿,举其秀者言之,春钓于芦茨之湾,夏泳于龙门之瀑,秋登于严陵之台,冬潜于瑶琳之洞。石之刃于水,水之琢于山,白云藏于野,清气淑于江;花木明瑟,山径峭曲,桐君得之而采药,严子矫诏而垂纶,是故有桐祖之祠焉,严子之台焉。江以隐者而益彰,人亦因江而名著,有若吕尚之于磻溪,范蠡之于太湖,李愿之于盘谷,皆其伦也。
夫自古隐者欲晦,其名愈显,道之无常亦有常也。常者何?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有道而隐不可解亦可解也。谗讥毁谤是所畏也,是知光武知遇严子而终退,是治世之隐者也。严子独乐胜于江又钟情于山水之乡者深矣。夫重山川之胜于仕宦,悦钓台之胜于云台,斯严子之致寿乎。嗟夫!富春江之绻绻焉,拳拳焉,于严子陵者,更无尚矣。
吾登严陵之台也,则江风袭袂,白云掠衣;沙鸟垂扬天之翼,百宝航海国之舟;远瞩而无翳,地净而沙白。侨者倦而归,游者咏而和;商者聚而富,农者家而兴。历千余年。高旷之士来如云,若鸥棲鹤集,怡养其神,于是慕其盛名,昭昭于世。品翰文藻,咏休文严陵之名诗;揭橥江山,展大痴山水之画卷。严子之言曰:“富贵于我犹如浮云。”余则曰:“浮云于我固为富贵耳。”
碑文介绍:
《严子陵钓台文》为王学仲撰写。
王学仲,山东滕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精通书法、绘画、文学、哲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