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工业素来发达。无锡县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末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邑人杨艺芳、杨藕芳兄弟出银24万两建业勤纱厂,成为无锡县第一家近代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锡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仅次于上海、广州等地,被誉为“小上海”。抗战时期,无锡工业遭受日军严重破坏,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未有恢复和发展。
1975年,八士公社农机厂生产车间
1977年,县钢铁公司大批钢材外运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多年发展,至上世纪60年代,无锡县新建扩建了柴油机厂、拖拉机厂、化肥厂、钢铁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为县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县印刷厂胶印车间
1986年,无锡县毛巾厂纺纱车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乡镇工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体。2001年,锡山撤市建区,区委、区政府确立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工作导向,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区。
1992年,港下红豆集团缝纫车间
1992年,港下晶石集团操作车间
1993年,查桥捷达摩托车厂装配车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等得到整体提升,培育出一批有全国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当前,一批带动力强、爆发力强、创新力强的产业项目蓄势待发,正推动锡山经济结构迈向高质量。
江苏大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智能焊割机器人生产线
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