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丨常州象牙浅刻

江苏学习平台2019-09-17
订阅

秦雪泥作品图章浅刻彩竹石锦鸡纹加《兰亭序集》

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豪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掭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

象牙指定加工、销售证书

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的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分别从事象牙浅刻及其制品的营生,张楫如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清末,常州人马志洪(字啸山)承祖上基业,先后在常州及全国各地兴办8家象牙店,商号“天协成”,其间雇用和培养了一大批常州籍牙刻技师,其中秦雪泥、闵雅兴、王清源三代传承,均为牙刻名家,名噪一时。常州象牙浅刻技艺由此发展兴盛,流布常州及武进地区。上世纪中叶,中国象牙浅刻艺术的集散地慢慢由沪、苏转移到常武,与北京立雕、广东镂雕一起成为当今象牙雕刻的三大流派。2014年11月,常州象牙浅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象牙浅刻项目所获荣誉

与江南地域人文相融合,结合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常州象牙浅刻独特的艺术特征。作品以人文历史、山水花鸟、名家书画为主要题材,并伴有赋诗题款。牙刻载体多为象牙笔筒、书镇、印章、挂件、鼻烟壶、台屏等文房珍玩。牙刻风格早期着重以线条刻画表现作品的语境,清气高古。后逐步演变,艺人充分利用象牙的细腻质地,注重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刻画,手法工而不甜,简而不薄,勾刮剟琢,偏重水墨意境,注入文化特质,关照时代审美。传承至今数十年来,原创精品不断涌现,在全国象牙雕刻领域中独树一帜,是承载传统文化,体现江南特质的传统工艺美术。

象牙浅刻作品

闵雅兴作品《心中想念毛主席》

王清源作品《群仙祝寿图》

萧剑波作品《溪山烟云图》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倪久晋作品《秋林横云》

相对于北京、广州的象牙雕刻之精华在于“雕”,常州的象牙浅刻之精髓则在于“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象牙浅刻作品曾作为国礼赠予国际政要,亦成为出口换汇的主要行业。自1980年以来,常州象牙浅刻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专业奖项150余次,部分精品被多处工艺美术馆收藏。

王建海作品《关山行旅图》

2017年12月31日,我国的合法象牙加工贸易被叫停,常州象牙浅刻遭遇无原料可供雕刻的巨大危机,技艺传承一度面临绝境。牙刻艺人应对现实,寻找其它雕刻原料作为替代,其中,猛犸象牙成为目前最适合的替代材料。常州象牙浅刻的技艺也主要通过猛犸象牙这一材料而得以继续传承。

来源:常州市文化馆
作者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张锋 董宁 蒋志初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