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来到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双方签订了战略结对协议、共建“飞地”园区协议、扶贫综合体项目合作协议、镇乡结对共建协议。嘉兴经开区向黑水县捐赠520万元,其中220万元捐赠资金用于黑水县昌德村红色文化展示项目建设,300万元为飞地园区捐赠。
昌德村红军广场
这仅仅是嘉兴市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据悉,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浙江嘉兴与阿坝黑水两地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两地进一步聚焦“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六大硬任务,嘉兴带着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走进黑水,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向实、向细、向下推进,助推了黑水的脱贫进程。
杭白菊
杭白菊一直是江南的特产,浙江省桐乡市是久负盛名的杭白菊主产区,谁曾想,桐乡的杭白菊今年却在海拔近3000米的黑水县麻窝乡别窝村“飘香”了。
“欢迎嘉兴的客人,快进屋喝杯菊花茶。”来到别窝村党支部书记仁青的家里,仁青一边沏菊花茶,一边招呼着记者。与室外零摄氏度的温度相比,仁青的家里是那么的暖和,扑鼻而来的菊花茶香飘了满屋。
桐乡杭白菊种植试验田是桐乡、黑水两地农业专家在多次交流后进行的一次试验,将种植在桐乡的杭白菊苗种引入黑水3000多米的高山,以期获得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杭白菊。目前,第一批杭白菊已经全部收获,收成良好,且杭白菊品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为后续杭白菊在黑水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可能性。
攻坚,从“短板”开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立足黑水的现实情况,围绕劳务协作、项目建设、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任务,重点突出造血功能。黑水、海宁、桐乡三地党委、政府在前期深入对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2019年东西部扶贫对口支援工作方案,成立了综合、项目、招商三个专责小组,专班推进东西部扶贫工作。
密集的对接工作,是深化对口帮扶具体项目落地落实的一种保障。据了解,今年以来,海宁、桐乡投入黑水资金4300余万元,引导企业实际投资到位资金52112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赠资金1600万元,物资价值1560万元,深入推动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开展。
东西携手共奔小康
黑水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两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承载着黑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谋生挣钱的愿景,长期以来,季节性的旅游制约了黑水全域旅游的发展,“养在深闺”的黑水众多自然美景不被世人所见,成为黑水旅游发展的短板。
立足“所需”与“所能”两个关键词,嘉兴紧紧抓住黑水旅游产业的薄弱点,配齐补足短板,最大程度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助力黑水脱贫攻坚战。
潮城实业
消费扶贫
黑水县色尔古镇镇长孔海和海宁赴黑水挂职干部唐烈峰在介绍色尔古镇全域旅游产业孵化园目前的基本情况时表示,该项目为浙江省海宁市对口支援黑水县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900万元,旨在补齐当地旅游设施短板,包括旅游产业实习、培训教室和学员餐饮、住宿,产学研共享空间、众创平台等内容。目前,该项目正在设计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施工招标,2020年下半年完成主体建设,2021年上半年完成装修并投入运营。
在黑水县城,记者发现一家由海宁市名特优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和四川红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元组建的黑水县潮城实业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宁在嘉兴市首创“资源+市场”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集中种植、统一收购、合规贴标等方式,建立良性循环的黑水农产品采购、加工、销售产业链,扩大黑水农特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真正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实现黑水“整县摘帽”具有重大意义。截至目前,潮城公司已签订供销合同700余万元,受益农户307户,带动208名贫困人口脱贫。
在结对共建的过程中,嘉兴根据黑水所需所求,相继开展了系列合作行动和交流活动,架起了两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