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桥(资料图)
登瀛桥
始建于宋朝,位于杭州市淳安县姜家镇胡宅村,瀛山北山脚下。
瀛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书院旁的登瀛桥尚在。登瀛桥系单孔石拱桥,为通往瀛山书院的必经之路。桥长9米,宽3米,高5.4米,跨度6.1米,拱券纵联砌筑。
据《瀛山书院志》记载:“宋熙宁年间有詹安者构堂于山岗为书院,群宗戚子弟教之。凿方塘注源头活水以便游息……虚舟詹仪之公,举绍兴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淳熙中,朱晦翁与商格致,尝馆瀛山,题方塘诗以见志。”
杭州淳安瀛山书院遗址
登瀛桥见证了朱熹讲学以及《咏方塘》诗(亦称《观书有感》《题方塘诗》等)这一段历史。后之学者为寻访朱子遗踪,纷至沓来,登瀛桥不堪其负,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行了重修。现桥已废弃不用,桥身长满了荒草,世事沧桑,已很难想像当年学子云集的盛况。
斗应桥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赤川口村。
斗应桥(资料图)
斗应桥系单孔石桥,横跨赤川溪。桥面有凉亭,凉亭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小瓦盖成,共用柱23根。斗应桥长15米,宽5.25米,高4米,跨度7.5米,拱券并联砌筑。
据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吴世良所撰《斗应桥记》载:“予夜梦韩湘子待我于白鹤岭之漈,水旱起,即竹與趁之,过予友兼山,见于山间之石桥。兼山曰:'桥初成而翁临其上,请为我记之乎?'由此推断,该桥建于明嘉靖年间。”
白佛桥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杭州市淳安县临岐镇菖蒲村。
白佛桥(资料图)
白佛桥,系单孔石拱桥,横跨十都源。此桥长15米,宽5米,高6米,跨度10米。拱券并联砌筑,一侧券面刻有“白佛桥”三个楷体字。原每边有八级台阶。
中望柱高0.9米,宽0.24米。边望柱高0.8米,宽0.24米,柱头所雕荷花0.3米,有仰莲、覆荷。栏板外侧雕有麒麟和马,形态自然生动,工艺精湛,美轮美奂。
据当地传说,在明嘉靖年间,一天从安徽凤阳来了一位姓白的富家娘子,她到杭州灵隐寺烧香拜佛。途经菖蒲村时天降大雨,山洪直泻,一座小木桥恰被洪水冲垮了。白姓娘子无奈,只得留宿村中。村民们不但热情款待白姓娘子,第二天还专门为她架起了一座木桥,送她过河上路。
白姓娘子有感于菖蒲村村民的善举,决定出资为村里修建一座坚固的石桥,为众多香客提供方便。石桥建成后,最先取名“拜佛桥”,后为感念白姓娘子,又改名“白佛桥”。
白佛桥 临岐镇供图
如今,白佛桥依然是村民通往临安、杭州以及千岛湖的必经之路。桥头有一棵树龄600余年的南方红豆杉,枝繁叶茂,形如巨伞,终日守护着白佛桥,也见证了这一段美好的历史。
(摘自西泠印社出版社 《淳安历史文化丛书 文物略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