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江都大桥向东至海陵(今江苏泰州)一带为长江河口,这里东濒大海,南通江南,西上不远即东方贸易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江苏扬州。
中唐(公元757—889年)以后,有很多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来江苏扬州做生意。在几百年当中,万里海路上,有些商船漂流到长江口,在这一带登陆,有些商人从广州下扬州途经这里,还有些商人从扬州把生意做到了这交通便利的地方,其中的一些人在附近村庄留了下来,与当地百姓共同生活,通婚生息,这些村庄后来被人们称为“波斯庄”。这一带流传下来的“波斯六个庄,荞面疙瘩汤”的俚语,是波斯庄人爱吃荞面和胡萝卜汤的饮食特点迥异别处的反映。如今“波斯六个庄”大多旧迹南寻,惟有扬州江都区大桥镇波斯庄的传说依然鲜活在人们的视线中。
伊朗媒体在录制节目
2018年1月5日—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携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新闻参赞、伊朗伊斯兰通讯社驻中国分社社长、伊朗声像组织驻中国总代表、中华网、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波斯庄进行考察,了解波斯庄的文化历史,寻访波斯庄中遗留的波斯文化及传承状况。
波斯庄原名榉树阁,相传元代有一位波斯商人在扬州结识了一名姓郭的巨商,结谊深厚。后来异国商人与郭氏结伴,来到其家乡榉树阁,住在郭家,从事以物易丝生意,有时也给当地人医治疾病,并与郭家女儿成婚。
伊朗媒体在波斯庄采访当地居民
有一年榉树阁东面泰州一带兵匪起事,向扬州方向一路抢掠。沿途百姓纷纷组织乡勇军以自保。住在郭家的波斯商人因其身体高大,面貌奇特,悍勇强直,被当地百姓拥戴为乡勇军首领。他带领民众,拿起武器,与匪兵殊死抗战,拒匪于庄门之外。为了纪念波斯商人的保民之恩,当地人就将榉树阁改名为波斯庄。日久天长,这位波斯商人逐渐成了当地人心目中驱除邪恶、保家安民之神,形成了“波斯龙骧祭”的祭祀风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时光流转,波斯庄的来历蒙上了一层面纱。波斯人究竟什么时间来这里活动的?他们留下的遗迹在哪里?虽然这些有待进一步的发现证实,但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直到今天依然随处可见。如“波斯龙骧祭”的祭祀形式,许多老人还记忆犹新。
波斯庄的居民,以佴姓居多。据说,佴姓乃波斯后裔的大族世家。在明万历年间,还曾出过一位名叫佴祺的进士,尽管由于与汉人通婚,不少波斯人后裔已逐渐汉化,但世居昌松境内的胡裔子孙,仍具有高鼻梁、深眼窝、头发自然卷曲,皮肤白皙,身材魁梧,两腮络须浓密的外貌特征,与当地居民有着明显的区别。
1994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推动下,当地政府在波斯河畔修建起了波斯亭,用中阿两种文字题写了亭名。该亭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60平米,两侧书对联一副,亭顶有彩绘,亭内有一口井,波斯庄引起了中外学者研究的兴趣,英美学者也来过此村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