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运涛:他用行动,将一个个问号拉直

重庆学习平台2019-08-26
订阅
作者:何媛

贾运涛和爱心企业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伯永珍。资料图

贾运涛和大石村致富带头人柳福刚一起搬运蜜本南瓜。资料图

贾运涛和村民一起安装太阳能路灯。资料图


“组织为何派我来?我来干什么?我要怎么干?”从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那天起,贾运涛就不停地反问自己。半年过去,贾运涛正用行动,将一个个问号拉直。

8月,“秋老虎”如期而至,就连清晨也会让人感到几分燥热。

早上6点半,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在贾运涛的宿舍响起,闹醒了睡梦中的贾运涛。他立即翻身起床,洗漱完毕,简单吃过一碗面条,收拾好碗筷,拿着一本黑色笔记本匆忙出了门。

今年46岁的贾运涛,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是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在职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好领导;在学生眼里,他是好老师。今年3月,贾运涛被派驻重庆市垫江县大石乡大石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成了村民心中的“好书记”。

保持初心,下足狠劲扎根一线

8月14日上午10点,贾运涛正查看完大石村2组的景观池建设施工情况,身着的深绿色体恤已被汗水湿透。在他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记录着驻村以来的点点滴滴,大到当前迎检工作的具体部署,小到之前走访时了解的某贫困户用药情况,一情一景皆历历在目……

“大石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32人……”刚到大石村那天,贾运涛还没来得及落座,一堆密密麻麻的数据资料摆在了贾运涛面前。看着长篇大幅的数据资料,贾运涛皱起了眉头,深感此项工作的巨大压力。还没从工作交接的事项中回过神来,等着他的还有陌生的群众和简陋的住宿、办公环境。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贾运涛的初心和激情,他反复问自己,“组织为何派我来?我来干什么?我要怎么干?”根植着这三个问号,贾运涛下足了一股狠劲——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村民们干些实事。

察言观色,直奔群众内心深处

“你这保健品千万别再吃了,都与医生开的降压药品相冲了。”在一次走访中,贾运涛发现贫困户董延清存在乱用药现象,便严肃地提醒道。但董延清可不信实这副陌生面孔,一把夺过保健品,对贾运涛爱答不理。

见此状况,贾运涛并没有生气,而是让董延清拿出保健品和降压药品的说明书,让他对照着看,自己则在一旁将药物相冲的原理通俗易懂地讲给董延清听。

看着贾运涛不用看说明书就能把药物成分一字不漏地说出来,董延清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忍不住问道:“你们这些政府单位当官的,还懂用药?”

贾运涛用手抬了抬镜框,用接地气的话笑着解释道:“我可不是当官的,我只是一个懂药的医师,以后用药有啥不懂的,记得来问我哟。” 几句话便让董延清放下了所有的不信任。

在贾运涛看来,走访时难免会遇到被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要做好走访工作,首先就得学会察言观色,再对症下药,才能往群众心坎里走,若有距离有隔阂,村民又怎会敞开心扉,又怎么进行下一步的精准帮扶呢?

一来二往,贾运涛很快就与大石村的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但凡有啥难以启齿的家庭困难或是脱贫致富规划,都毫无保留地向贾运涛坦言,而贾运涛也是竭尽所能帮忙到底,支持到底。

亲自上门,解决多年遗留难题

“要不是当年那场事故,唉……”贫困户孙顺碧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叹,叹出了困扰这一家子多年的难题。

3年前,孙顺碧在重庆一家政公司务工,由于一次意外工伤,造成孙顺碧十级伤残,医疗花费十余万元。但公司老板拒不履行关于赔偿的判决义务,后因公司注销,公司法人被纳入失信人名单,致使孙顺碧至今未获得任何赔偿费用。正因如此,孙顺碧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

对此,贾运涛立即多方咨询,最终帮孙顺碧向法院递交了12万元的司法救助申请书,并免费为她请了一个律师。不仅如此,贾运涛还多方协调,为孙顺碧争取到了重医儿童医院医技第四支部5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鼓励她根据自身劳动力发展小产业解决贫困现状,并为其在主城上大学的女儿找到一份课余兼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开支负担。

“其实都已经绝望了,都想破罐子破摔了,但贾书记给了我们新希望。”孙顺碧说,现在申请书也交了,帮扶资金也到手了,孩子也有了兼职,她相信,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

无独有偶。早在多年前,贫困户王启芳的女儿由于重度烫伤未及时治疗,感染后手指粘连一起,导致左手功能残缺,但昂贵的手术费让这个贫困家庭望而却步。得知这一情况,贾运涛为其申请了儿童救助基金,自己仅花费一万元就把女儿的手术给做了。

“若不是贾书记的帮忙,我女儿的手术不知道还要拖到什么时候。”望着女儿刚做完手术的手指,王启芳潸然落泪。

牵线搭桥,爱心企业助力脱贫

“路灯总算安装起了,现在晚上出行再也不用摸黑了。”近些时日,大石村村民茶余饭后都在谈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的事。

早在去年,村里就在计划着安装路灯,苦于经费不足一直被搁浅,安装路灯方便晚上出行一直是全村村民的心愿。

“一直靠星星点灯怎是个办法呢?”贾运涛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的几天里,睡前醒后都在思量着这个问题。

“对!爱心企业!”说干就干,贾运涛立马上网查询了解相关资源,并电话拨通了自己的人脉圈子,一条又一条网页搜索记录,一通又一通去电和来电,最终,他成功联系上了一家爱心企业,为大石村争取到了免费安装70盏太阳能路灯的良机。

如今,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一盏接一盏地屹立在全村重要路口位置,为村民照亮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紧接着,贾运涛继续牵线搭桥,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纷纷落在了大石村,暖了村民心。

“路灯70盏、复合肥4000斤、鸡苗80只、福霞爱心基金每月500元、50个贫困学龄儿童获文具用品……”贾运涛翻开笔记本,来自各爱心企业的捐赠数据一目了然。

自驻村以来,贾运涛先后联系了7批爱心企业和福霞爱心基金会、慈济基金会等,通过开展走访慰问、送资捐物、消费扶贫等方式,真正为贫困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

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渐入正轨

扶贫绝不仅是送资捐物解难题,他很清楚,要帮助村民们脱贫,产业发展才是关键。

在贾运涛驻村之前,大石村重庆市铄金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发展了200余亩藤椒,该公司还为贫困户送岗位、送技术、送苗木,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稳定增收。

“这样的好路子得再拓一步。”于是,贾运涛通过多方走访协调,帮助该公司继续流转土地80余亩以扩大种植规模。目前,该藤椒基地面积已达300亩,预计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贾运涛很清楚,只发展一个支柱产业远远不够。

可这穷乡僻壤,又能另外引进些什么产业呢?曾经碰过壁的村干部们略显力不从心,但贾运涛却干劲十足。

找资源、开院坝会、征求村民意见、实地调研……贾运涛一头扎进招商引资工作中。几经周折,工作队通过多种渠道,于3月份成功引进重庆市润宏农业开发公司,在大石村流转土地350亩,种植中药材和垫江晚柚。

成功引进一公司后的贾运涛并没有停止产业发展的步伐。他又想方设法,引导帮助该村生猪养殖大户柳福刚,流转土地100亩拓宽产业链,发展蜜本南瓜种植,其早熟品种已于7月份上了市,且销路通畅。这一甜头的到来,瞬间激发了不少村民的种植热情,都跟贾运涛商量盘算自家的产业脱贫规划,全村的脱贫信心更足了。

全家上阵,继续坚守扶贫一线

自驻村以来,贾运涛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全身心投入到扶贫第一线。但他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远在重庆主城的妻子和11岁的女儿。

“一开始得知我被派驻到这里,我老婆还去单位找我领导说理呢。”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贾运涛笑着挠了挠后脑勺,宠溺地道了句“傻媳妇儿”。

贾运涛坦言,妻子怕他驻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身体吃不消,女儿也只有11岁,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好在后来他做足了妻子的思想工作,便在妻子的声声叮嘱中前往了扶贫一线。

“我可娶了个好老婆啊。”贾运涛拿出手机,一边滑着屏幕,一边自豪地说道,“还真是一人上阵全家上阵呀,为了和我的工作接轨,我老婆把她的工作方向转为了农村电商营销,下周就要来这里调研了。”话音刚落,贾运涛分享出一张妻女的照片,脸上挂满了幸福。他表示,有了妻女的支持,扶贫干劲更足了。

太阳落山,习习晚风吹走了一天的高温,把大石村的一草一木都染上一层微红。可贾运涛没时间欣赏这大自然的风景,他要赶回村办公室接着做完当天手里的工作,再给妻女拨一通视频电话。

作者单位:垫江日报社
责任编辑:刘云海 伍登科
重庆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