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一座充满惊喜的城市,从原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到现在的一城青山半城湖,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转型成为现代产业集聚的创新之城,2017年6月,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正式在国家层面被认可。这也给徐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金龙湖创新谷,一家专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的民营科技企业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它的名字江苏天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承载博康实业集团旗下英国NBL公司电子束直写光刻机及其关键部件在国内的研发、装配,这家公司生产的电子束光刻机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占据了世界市场30%的份额。
这也是徐州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徐州市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力量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在徐州已经落户的项目就涵盖了电子级多晶硅、集成电路装备、芯片测试、封装测试、下游应用五大领域,重点突破光刻刻蚀、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在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了一根根散发着独特金属光泽的硅棒,这是该公司在完成600项核心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创新后,生产的高纯度电子级硅材料。它的投产代表着国内在电子级多晶硅上实现了原料自主,填补了国家产业空白,目前该厂已经成功量产纯度达到11个9的电子级多晶硅,年产量超过5000吨。
产业的成功转型,为徐州城市转型,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历经10年的经济转型和复苏,徐州市经济总量由2008年的2000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6755亿元。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徐州市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城市格局和城市形态。轨道交通的全面建设就是进一步深化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首位度的重要项目,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即将正式开通运营,未来,徐州市将形成总规模32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在全力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徐州市聚焦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加快把徐州打造成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城市。这其中,金融服务业是徐州发展的短板,为补齐短板,徐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在新城区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项目的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位于徐州市新城区的核心位置,总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385万平方米。2020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规划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150家以上;2022年完成二期项目建设,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300家以上。
“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现在的徐州正快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个资源集聚力强、产业繁荣兴旺、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