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丨辛集这条“时光隧道”带你走过70年

河北学习平台2019-09-28
订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建设繁荣美丽幸福辛集的磅礴力量,辛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辛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成就展览。

此次展览分为十大主题,共设展牌100块,展出照片663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见证了辛集市70年的发展历程和沧桑巨变。走进这个展览长廊,就宛如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

1、城市建设篇

城市提质扩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园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70年代的站前洗手池。

70年代末的县政府门口,那时还叫束鹿县。

70年代后期的东华路南部。

90年代初自来水泵房。

金鹿公园改造前。

金鹿公园改造后。

现在的润泽湖公园。

现在的辛中公园。

2、交通运输篇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加强。

1950年,束鹿一带出现了马车客运。

蜿蜒曲折农村道路。

80年代老客车。

老式蒸汽火车驶入束鹿站。

1958年的火车站——束鹿站。

2017年12月28日,辛集市正式进入高铁新纪元。

位于辛集南站的公交首末站。

宽敞的澳森大街。

3、教育风采篇

教育事业持续推进,名片效应不断彰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西乡初中教室。

建校初期的辛集中学校门。

60年代学生上课。

辛集镇第二小学,当时与旧城小学、倪家庄小学、和睦井小学被列为省重点小学,时称“小宝塔”学校。

当年孩子们的户外玩具:转椅。

80年代辛集市第一中学教学楼。

现在,辛集市引进VR教学设备,开展机器人教育和3D打印进校园等项目。

现在的辛集市中小学艺术活动精彩纷呈。

4、文化旅游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诗洋画海金束鹿”再现辉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70年代植棉组学《毛选》。

60年代的广播体操。

过去的商场街新华书店办公区。

80年代乡间民艺活动。

现在的辛集市农耕文化博物馆。

2019“中国皮都杯”辛集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5、农业农村篇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束鹿县作物的耕种收获全靠人工或牲畜。

60、70年代农民田间喷雾作业。

70年代生产队养猪场。

中里厢公社农机修造厂工人在维修拖拉机。

80年代小麦收割机。

1994年中国100个水果总产量最高县市,辛集市排名第49位。

自走式四轮施药机械小麦春季除草作业。

标准化奶牛场。

6、企业发展篇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申科集团建厂之初的厂房。

70年代的辛集化工厂。

1996年河北辛集钡盐集团揭牌仪式。

澳森公司炼铁旧高炉。

澳森公司厂区。

辛集经济开发区。

7、科技创新篇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叁迪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曲面屏。

金士顿公司生产的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

辛集市相继制定出台《辛集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辛集市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暂行办法》等文件,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图为人才公寓内景。

院士经济风起云涌。辛集目前已设立石碧、贺泓、李德发等院士工作站12家,设立合作项目90项,建设创新平台68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费维扬院士在辛集市进行专题讲座。

创新大厦。

8、商贸流通篇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50年代的百货公司与五金商店。

60年代旧城集市。

90年代的河北一集。

20世纪初边检人员检验辛集市出口鸭梨。

现今的澳森酒店。

现今的皮都酒店。

辛集保税物流中心。

9、皮革产业篇

辛集皮革正在实现由“中国皮都”向“国际皮都”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皮毛皮革业户。

1959年成立了辛集皮毛制革厂。

20世纪80年代皮毛交易市场。

1993年第一届皮展会。

皮革商业城奠基仪式。

如今的辛集国际皮革城。

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馆。

2018年2月辛集皮革踏上时尚之都——米兰的舞台。

10、卫生健康篇

卫生健康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生了质的飞跃。

过去的和睦井合作医疗站。

旧城中心卫生院旧貌。

90年代辛集市二院门诊楼。

辛集市一院原门诊楼、病房楼。

疾控中心旧址。

80年代引进的先进化验设备。

1992年辛集市二院创建二甲动员大会。

1994年辛集市二院引进全市第一台核磁共振。

新垒头中心卫生院。

辛集市中医院康复理疗室。

现在的辛集市疾控中心。


作者单位:辛集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吴云欢 贾明伟
河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