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猜一传统戏剧
皮影起源:历史悠久,流派众多
皮影戏被称为“百戏之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叹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就是汉武帝因思念已故的李夫人,请方士李少翁为其招魂的故事。由汉至宋,《搜神记》、《拾遗记》、《太平广记》等文献中都有类似记载。因此,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卷九载“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可见高承将李夫人的故事作为影戏之源。
《中国皮影展》序厅陈列图
到了清代民国时期,皮影戏就已经流传至全国各地。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中国皮影展》北方皮影陈列图
成都人的坝坝电影—— “皮灯影儿”
在众多流派中,成都皮影戏是四川同类剧种中最具代表性、观赏性和地方特色的皮影戏类。其独特精美的人物造型、高亢嘹亮的唱腔,形成了成都皮影戏既大气活泼又细腻婉转的艺术风格。一首老成都《竹枝词》极好地概括了成都灯影戏:一帘灯影唱高楼,宛转歌喉度曲幽,阿堵传来神毕肖,果然皮里有春秋。
成都皮影又称灯影戏,成都灯影是经过岁月积淀、文化交融后,闪耀在中国西南的艺术瑰宝。根据民国学者顾颉刚先生的考证,中国皮影戏起源于陕西,进而发展至全国。成都灯影在人物身形、景片等方面深受陕西皮影的影响,但是它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清末民初之时达到全盛,逐渐成为中国南派影戏的重要代表之一。成都灯影因皮子薄,灯光打透后色泽十分艳丽而得名,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皮影高达七八十厘米左右,小的大约只有十几厘米。
影偶红拂女
第一,对工艺要求很高,錾刻、镂空技法的运用熟练而繁复,体现出十分精湛的制作技巧。
《中国皮影展》镂绘传奇陈列图
第二,拥有匀称的比例和灵活的造型,人物分节特别多,表演起来异常生动活泼。
《中国皮影展》镂绘传奇陈列图
第三,整体色彩给人以鲜艳明亮的感觉,多使用红、黄、蓝等颜色来表现人物服装、样貌神态,服饰艳丽,人物活泼,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日罩子女头
川剧场景《铁冠图》
第四,表演过程中人数较多,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亦可自提自唱,唱做结合。
第五,图案、装饰及演唱充分汲取川剧表演艺术的精华,极具川味而生动传神。
《中国皮影展》乐器唱腔陈列图
《中国皮影展》剧目场景陈列图
成都灯影在工艺、审美、表演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与四川成都的历史文化有机融合而冠绝西南,成为南方皮影的杰出代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都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种类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成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种,在中国皮影大舞台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传承创新,焕发生机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成都灯影、影卷剧本为民国时期较为知名的“春乐图”戏班遗物,这批灯影体系完整、传承有序、雕工精美、色泽亮丽,剧本字体清晰、小楷工整,是目前保存得较完好的系列灯影文物。成都博物馆与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皮影陈列也成为我们了解成都灯影的重要窗口。
影偶千手人
剧本《柴市节》
从中国皮影史,到基础的皮影制作、表演,再进行造型拍摄,最后制成动画,西南民族大学开设的皮影动画课程,培养了一批新新人才,同时也产出了一部部优秀的皮影动画作品。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王浩斐硕士毕业后在成都开了公司,专门研究皮影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将皮影带进校园,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前不久成都市锦江区开办的创艺皮影艺术周,其中经典剧目表演、“皮影艺术的未来”主题沙龙等一系列活动,以及更多关于皮影的讨论和展演,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小朋友们亲身感受了皮影艺术,也让皮影焕发了新的活力,在传承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成都灯影,未来可期。